2007年保德縣經貿局出臺的文件中顯示,張、徐、蘭注冊了晉保煤業,注冊資本為1156萬元,三人各占40%、28%、32%的股份,張懷保成了最大的股東。
2009年9月18日,晉保煤業轉讓給神達晉保煤業,張懷保40%的股份就賣了近億元。
2007年和張懷保一起購買扒樓溝煤礦的股東之一蘭金明,現任神達晉保煤業總工程師。
2007年11月8日,保德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也出臺《關于保德縣扒樓溝煤礦企業改制職工安置方案的批復》,同意該礦呈報的企業改制職工安置方案,原扒樓溝煤礦職工,全部由新成立的晉保煤業接收,并全部續簽勞動合同,職工安置補償金16.5萬元,由張懷保、徐建軍、蘭金明支付,新成立的山西晉保煤業有限公司全部入養老、工傷、醫療保險。
煤礦局長的影子
知情人透露,張懷保在岢嵐有自己的焦化廠,身價上億元。
今天,扒樓溝村民依然清晰地記得,早年張懷保養過拉煤車,后來經營過客車,線路是保德到太原。一張姓村民告訴記者,張懷保過去開212舊吉普車時,一盒3元錢的香煙都抽不起。但他憑借自己是扒樓溝村村民的身份,再加上妹夫李新生是原保德縣安監局長(兼煤炭工業局長)的優勢,2001年,他賣掉客車,開始干煤礦。此后,又打扒樓溝國有煤礦的旗號開煤礦。
村民們介紹,扒樓溝村煤礦最多時有村辦煤礦、鄉辦煤礦、國有煤礦及無證黑礦,共有六七個礦井口。
扒樓溝煤礦建于1958年,當時其性質為地方國有煤礦。上世紀90年代他們上班時煤炭不暢銷,每噸煤價為20元左右,扒樓溝煤礦職工為了養家糊口,工人們紛紛離開煤礦,外出打工。2000年以后,煤炭價格逐漸上升,漲到幾百元時,工人們想回來上班,煤礦卻不愿用他們,用的大多是外地人。其原因之一是煤礦出事故后,外地人很好擺平,本地人要價高,難處理。
記者看到:2001年10月1日,扒樓溝煤礦法人代表張明孩(礦長)和乙方代表康平、張懷保簽訂了一份《扒樓溝煤礦新井承包合同》。
說起煤礦承包,張明孩也是個關鍵人物。
一份簡歷上顯示,張明孩,男(保德縣南河溝村人)初中文化,單位為保德縣煤管局。1970年至1980年在扒樓溝煤礦工作,1981年至2000年在保德縣煤管局工作,2001年至2002年在扒樓溝煤礦任礦長。
據職工和煤管局人士透露,張明孩原是保德縣煤管局的司機,李新生曾任保德縣煤管局局長。張明孩2001年“空降”到扒樓溝煤礦當了礦長。有職工認為,張明孩來時就動機不純,與其說是來當礦長的,還不如說是煤管局的李新生派去出賣煤礦的。因為他剛去不久煤礦就承包給了李新生的內兄張懷保。
針對扒樓溝煤礦低價拍賣的事實,保德縣經信局辦公室原主任高艾斌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局有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但實際操作是煤管局,其他國有企業由經貿局負責改制,煤礦改制由煤管局負責,2010年以前,安監局和煤管局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名義上是保德縣經貿局拍賣,實際上如何評估、改制都是煤管局說了算。而煤管局沒有國有資產處置權,他們必須得打經貿局的旗號。國有煤礦改制由煤管局改了,職工上訪卻找我們來了,兩個局都互相扯皮。”最后,他總結道:“縣政府不最后拍板,我們不敢隨便改制。”
2010年,保德縣經貿局更名為保德縣經信局,當時負責拍賣扒樓溝煤礦的老局長,如今已退休,知情者說,老局長已被某煤礦以幾十萬元的高薪請走。對此,保德縣一機關工作人員直指要害:“不是他水平高,而是過去他們掌權時一些企業欠了其人情債,如今還而已。”
據了解,價值兩億余元的煤礦賣了37.5萬元,在山西乃至全國也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