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若 白)審美(二題)
一、文之美
散文是中國文學的正宗。文章是用來敘事狀物,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言以敘事,文以飾言。質木無文,行之不遠。”要求文章要有文彩,否則干巴巴的沒味道,不能流傳。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將文學藝術之美與內容并列提出的人,看到語言美的獨立性。這是他對文學發展的重要貢獻。但是他又講文章要有“道”充于其中,而且要“氣盛言宜”、“取其自然耳”。也就是內容第一藝術第二。讀歐公的數百篇文學散文,都雅而不華,鮮活曉暢,美而不過于繁麗�!蹲砦掏び洝贰敦S樂亭記》《秋聲賦》等,可為典型。他領導的北宋“古文運動”,尊從韓愈而堅決反對駢四麗六的西昆文風,斥其“氣格卑弱”,不足效法。再看整個唐宗八大家的散文,基本上都是典雅、清通、豐厚、有味的美文。卻并不華麗。
《中庸》有云“過猶不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的度,超越了一定的度,則走向相反。文章的辭藻亦如此。歷史上六朝興起的駢賦,為何后來衰敗,被人拋棄?就在于內容貧乏,辭藻過于繁麗,氣格不高,流于唯美傾向。近年有人提倡四六賦體,其文并未受到讀者熱情回應。
筆者閱覽近年來報刊散文,深感一些年輕作者文章,多在辭藻上用力。一篇平常文章,辭藻修飾過甚,華詞麗語滿篇,令人眼花繚亂。作者意在炫才示博,自以為很美,其不知反而干擾了讀者的深閱讀,對文章的內容忽視了。這絕不是健康有益的文風,值得警惕。
當代被稱為散文大家的沈從文、汪曾祺、孫犁、楊絳四先生,其散文最為精粹而耐讀。其共同特點是用辭簡約、準確、平實、不華。沈文婉曲多情;汪文雅約潔凈;孫文健朗樸素;楊文沉靜多智。汪曾祺先生被人稱“散仙”,便可知其文之美。寫散文的朋友不妨多讀點他們的作品,相信必有裨益。
二、人之美
在人類聚居的這個星球上,大自然選擇真是奇妙。不僅植物千種萬類各有其形其狀之美;動物亦是千種萬類各具其形其態之美。植物且不論,動物界尤其鳥獸類,可見雄性多體壯雄健,勇猛威武;雌性相較而嬌小靈巧,寧靜溫順;雄性多雄偉渾實,雌性多色彩斑斕。人類是萬物之靈,且不論其智慧遠超越動物類,就其天然性類之美也是有其共性的。無論黃種、白種、黑種、棕色人種,基本上男人雄壯偉岸,女性嬌小文靜;男人勇武剛強,女性溫柔含容;男人修短發,女性蓄長發;男人著裝多深色單一,女性多嬌艷花彩;男人常素面天然,女性多脂粉修飾……總之,男女有別,各顯其性。但是不論何種人種男人有其男人的共性,女有其女人的共性,成為大自然的本然和諧之美。也約定俗成,形成人倫規范。
然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卻往往出現一些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的人。有人說這種人,男人失了男人氣,女人沒了女人味。男人蓄了披肩法,穿上女裝,語言也怪腔怪調;女人則修短發,穿男裝,以強人自足,動輒獅吼。實在是亂了倫理,有違自然造化的本然之美。似乎好像生物學上的基因變異,生出的怪胎。實在可嘆亦可哀�?峙赂劜簧犀F代文明的體現。
有人以為這是體現男女平等,實在是大謬不然。平等者乃人格尊嚴、權利自由之謂,而絕非生理倫理之亂者也。不知別人怎么看,在下如是觀,并非人之美。 10月2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