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通訊員 朱恢軍 記者 馬澤平)“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為你開啟了另一扇窗”。因為一輩子相信這句話,自幼身體殘疾的柞水縣紅巖寺鎮張貽品,微笑面對生活,依靠手中的自強之筆書寫了屬于他的精彩人生,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農民書法家。
天生不幸自堅強
張貽品出生時正值大煉鋼鐵時期,父親整天要忙著在生產隊里干活,母親也在隊上的磨坊里推磨,他患有先天性脊柱突出,因為缺鈣,直到5歲時他才能走路。上初中時個頭還不到1米4,“當時心里很自卑。”張貽品說,學習優秀的他一度想退學,班主任知道后,就給他送了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為你開啟了另一扇窗。
就這樣,生性樂觀的張貽品將這句話寫在自己的每一篇課本的第一頁,以此來激勵自己,直到以優秀的成績高中畢業。那個時代的學生在學校都要練習寫大楷,從接觸毛筆的那一刻起,張貽品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寫字。農忙之余,他就拿個毛筆或粉筆在家里的墻上寫寫畫畫,把家里用泥巴搪好的墻畫得深一道淺一道,父親氣的讓他把墻搪好,他就和好泥巴搪墻,寫寫畫畫的功夫沒有白費,每次隊上和大會戰的指揮部辦板報,他那一手漂亮的字總能迎來周圍人的贊譽。這也更激發了他的書法創作之路,即使身邊沒有紙和筆,他也要用樹枝在地上劃劃。
1990年臘月,張貽品和妻子辦起的水磨坊也倒閉了,家里的日子開始過得緊巴起來,他想到了用自己的專長寫對聯賣。說干就干,他當天便買了15張紅紙,在紅巖寺街道擺起了攤子,當天掙了10多塊錢。他的弟弟看到后,感慨說:“哥,你一天掙的錢,比父親賣掉兩個豬頭都多。”而那年臘月,張貽品父親賣了兩個豬頭才掙8塊錢。
靠手藝撐起一個家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噩運再次降臨到殘疾人張貽品身上。1995年,妻子去世,兩個兒子只有八九歲,他既當爹又當媽把孩子拉扯著,還想找個營生把家里的日子過起來。
父母過世后,家人給父母立碑花去了不少的錢,而紅巖寺鎮還沒有一家搞碑刻的,讓張貽品又看到了希望。他貸款請人從西安捎回5塊碑石,自己就在家里琢磨起了碑刻。沒想到,精通書法的張貽品把5塊石碑剛刻好沒多長時間,就被人買去了。當年,張貽品的生意就紅火了起來,最多一年能刻80多塊石碑,凈掙2萬多元。依靠書法,張貽品堅強地撐起了一個家,還供應孩子上完大學。
后來,刻石碑的生意清淡,兒子們都在西安有了工作,已年過花甲的張貽品沒事就喜歡練練字,他平時練字的地方就是家里的一張床,將被子卷起來,把紙鋪在床板上,就在上面練字,一年四季,筆耕不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7年,張貽品參加商洛市殘疾人書法工藝大賽,獲得書法三等獎,工藝石刻二、三等獎。張貽品還訂閱了書法報,經常給書法報投稿,在不少大賽中屢獲佳績,2011年還獲得了“華夏情”全國詩書畫大展一等獎。而談及自己在書法路上的艱辛,張貽品一點也不覺得累,他說:“干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