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任 文)立冬了,氣溫逐漸下降,但不會感到寒冷。晴朗無風之時,我所居住的山城風和日麗,菊花飄香。這時,走在大街小巷里的人,悠哉清爽,腳步輕輕的,常常哼起無名的歌曲。那些穿著時尚的青春女孩,穿著獨具個性的休閑裝,顯示出無比的陽光、青春與活力。進城打工的鄉下人,一大早起來,匆匆穿過街道,朝著前方,邁著行進的腳步,從不左顧右盼,雖然城市華麗,但與他們似乎無緣。他們知道,一日勤苦,家里的孩子需要溫飽,老屋泥墻斑駁、墻基傾斜,需要重新修建。于是,這群人整日行進在城市旮旯里,眼睛盯著水泥路,風風火火,出入城里,形影不離。運貨、修路、清理下水道、高樓刷漆……到處活躍著他們的身影。城市因打工族群體的出現,越發顯得活躍而富有生機。
北風呼嘯的日子,天氣陰沉,街上枯葉遍地,人們縮著脖子行走匆忙,很少有人東張西望看風景。只是,那些穿著標志服的清潔工,依然風里忙碌,清掃街道落葉,以及風中舞動的彩色塑料袋。車輛匆匆穿越道路,風中刺耳的鳴叫,震得周邊窗戶玻璃脆響。坐在辦公室,外面的風聲很緊,看報紙的心情也不自然。接打電話,好像聽不清楚對方的話語,胡亂答復。風在窗外呼呼,漫天彌漫著灰塵,夾雜著紙片,空中飛舞。下班,縮著脖子回家,不敢多看一眼視線外的風物。做飯、吃飯,說著天氣變化的氣話,睡在床上看電視,似乎忘記了窗外的呼嘯聲,跟著電視里的人物行走,不覺時間已晚,入睡,說夢話……
隔了一夜,北風呼嘯聲停止,屋外一片干凈,天空瓦藍。早起的人們,挺直身子趕路,只是有點輕微的寒氣。八九點鐘過后,太陽照耀著大地,一片暖洋洋。無事的城里人,多數是退休職員,又在梧桐樹下悠閑地搓麻將,圍觀著不語。街巷口小賣部有人出入,門前幾個孩子玩三角面包,輸贏喝彩。正午,街市上人流增多,來來往往,走走停停,看熱鬧,逛街。
時逢“小陽春”天氣,是立冬后的美好時光。歐陽修詩句“十月小春梅蕊綻,紅爐畫閣新妝遍”說的是這個時候。此時,單位安排下鄉工作,何樂而不為。鄉間的田野,一片裸露,微風中飄搖著遺漏的玉米秸稈,似乎在那里獨唱情歌。原野空曠,一切展現于視野中,蔚藍的天空,蒼翠的青山,紅葉盡染,耳邊溪水潺潺,暖風拂面,如入仙境。走進風景中的村莊,樹木、草垛和磚瓦房,雞鴨鵝隨處可見,狗吠聲,鳥雀鳴,農家屋檐下色彩斑斕,黃色的玉米棒,紅色的辣椒,白色瓷片墻壁,相映成趣。耐看好看看不夠,好心情在野外生發。難怪去了鄉下,樂而忘憂,渾身煥發著激情,上班蠻有精神,好像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雖說立冬了,滿眼里還是深秋的景致。隨處可見的是落葉,隨意撿拾起來,看那葉脈里依然有殘留的生機,紋理斑斕,給人的是憂傷與無奈。一片葉子,生命如此美好,也難免逃離正常的新陳代謝。世間萬物也如樹葉一樣,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沒有新陳代謝就沒有生命。走在大街小巷,黃葉炫彩,繽紛剔透,初冬的景色依然美麗,惹人醉喲!這個初冬,景色依然燦爛。山城饅頭山倉頡園的幾棵銀杏樹葉,歷經秋日的撫摸已是片片金黃色了,在初冬的微風中颯颯抖動著。來園里休閑的人們更是喜愛觀賞,照相留影。微風習習,金黃色的銀杏葉隨風搖曳,樹下鋪上了金色的地毯,好奇的孩子坐在地上貪玩。
立冬,天氣變得寒冷干燥,對于城市人而言,熱熱火火的吃羊肉泡饃了。山城正宗羊肉泡饃有幾家,生意火爆。一大早開門,便有客人雙手哈口熱氣掀開門簾,進門坐下來吆喝服務員“來一碗”,熱騰騰的一大碗,吃的客人直冒汗,舒舒服服,出了門放開嗓門吼秦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金疙瘩銀疙瘩還嫌不夠,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吼出的秦腔字正腔圓,神情專注,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