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張彩虹)來到這里的時候,正是百合花盛開的時候。
上高中時,語文課里學過一篇茹志娟的《百合花》,當時只知道百合花很美,并不曾看到,所以,想知道百合花是什么樣,是我很久以來的愿望。
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個炎熱的夏季,我從家鄉來到了鎮安縣的一個小鄉鎮工作。這里山大溝深,人煙稀少,地理條件極差,剛來時很不習慣,總想著趕快調回家鄉。后來大家告訴我,這里有淳樸的民風,有敦厚善良的農民,還有好多土特產,如核桃、板栗、木耳、臘肉、豆腐干等等,山上還有好多好多美麗的山花,尤其是八月的百合花可漂亮了,一聽有百合花,心里頓覺幾分喜悅、幾分欣慰。
第一次下鄉,就遇到爬高山,不曾見過這樣高的山,住得這樣高的人家。正是三伏天,天氣非常炎熱,站在山下望著高山上的人家,想著需要一步一步爬上去,心里真有幾分怯火、幾分怨恨,要是能變成小鳥飛上去該多好��!氣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突然看到路邊草叢中露出一枝非常美麗的花兒,我問同事:“這是什么花?”“百合花。”同事告訴我。“這就是百合花?太美了!我今天終于看到你了,百合花!”我一下子來了精神,興奮得跳了起來,不顧一切地撲向草叢里,小心翼翼地折下這美麗的花兒。
��!太美了,百合花!高高直直的桿子,桿子上是密密的綠葉,頂端挑起五朵白色花兒,五朵花兒像喇叭一樣,一律面朝向陽的一方,白色的花瓣,紅色的花蕊,拿到手上一股花香撲鼻而來。同事告訴我這枝花已經長了五年了,“你怎么知道的?”我驚奇地問。“一年開一朵,五朵正好說明是五年。”他自豪地回答,然后不屑地瞧了我一眼,頗有我連這也不知道之意。“哦,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百合花竟這樣認真地記錄著自己所開放的次數,我真為它能有這樣清晰而巧妙地記憶而感慨。后來下鄉多了,我已習慣了這里的一切,了解了這里,喜歡上了這里。這里勤勞樸實的農民,就像百合花一樣,熱愛自己的根,熱愛自己腳下這一方熱土,熱烈的擁抱七色陽光,頑強的開了一年又一年。
漸漸的,我又發現,這里不僅有溫和的氣候、美麗的花草,更有熱情淳樸的民風。不管你走到哪家,他們都會熱情地叫你進屋,給你倒水喝、取特產吃,留你吃飯,把墻上掛的臘肉卸下來給你煮。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這些年里,他們使我懂得了很多,使我學到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人處世的方法,像海一樣寬廣的胸懷。我慶幸我當年來到了這里工作,我把這里已經當成了我的第二故鄉,一呆就是20多年,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是這里的山山水水培育了我。我感謝這里的農民,感謝我的同事、朋友,感謝有恩于我的每一個人,感恩這里的一切�?吹竭@里日新月異的變化,平展展的水泥路,漂亮的移民搬遷安置小區,藍天白云、山清水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提升了,我是由衷的喜悅與熱愛,我愿和他們一起,繼續建設自己的家園——我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