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楊 軍)26年前的一場意外,讓江長失去了右臂,但他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從最初的貿易貨棧到如今擁有大棚蔬菜種植、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多個礦業公司以及殘疾人培訓基地等眾多實體企業,江長不僅自己創出了一條精彩的人生路,而且正帶領眾多的殘疾人在實現著自強創業之路。
意外致殘 越挫越勇
江長是鎮安縣永樂鎮木園村人,1960年出生于一個貧苦家庭。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江長飽嘗了忍饑挨餓的辛酸生活。“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那時我一門心思就想著怎樣才能有飯吃。”回憶起童年的苦難,江長感慨萬分。窮則思變,年輕時的江長一出社會就外出務工,尋求改變命運之路。
28歲時,江長成立了結子鄉貿易貨棧,在1989年8月的一天送貨途中發生了車禍,不幸失去右臂。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江長一度十分消沉。“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心態后,我覺得人不能依靠別人,我還有一只手照樣可以讓我圓夢。”就這樣,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再一次站在新的起點上,以平和的心態再次撐起了貿易貨棧的營生。他也在不斷地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1996年,當地政府發展菜籃子工程,江長承包了結子農場,首次在鎮安開發大棚蔬菜種植項目,獲得了成功,并帶動周圍的村民搞起大棚蔬菜的規�;N植,結束了當地蔬菜要靠外運的歷史。1998年,江長在四川、安康等地考察發現,自己老家離縣城很近,也可以發展農家酒店項目。于是,他在太平村木元溝口建成翔鳳源人家首個農家酒店,可同時接待200人就餐,60人住宿和中小型會議。該項目也很好地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近就業問題。
艱苦創業 帶動就業
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解決溫飽問題遠不是江長的最終目的,他不斷尋求新的創業機遇。1998年,鎮安多條道路開工建設,江長抓住機遇,成立專業民爆工程服務隊,吸納30多人就業。1999年8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江長和別人聊天中嗅出了商機,便成立了礦業公司。次年公司在鎮安縣回龍鎮棗園村開挖金礦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04年,他投資8000萬元創辦飛龍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取得了東光金礦的探礦權,隨后取得國土資源廳批復的采礦證。截至去年已取得土地、環保等相關手續,今年將全面投產,預計年贏利1000多萬元,上交稅收近300萬元,僅公司投產就可帶動100多人就業。
2009年8月20日,江長又投資520萬元成立了鎮安縣長江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現已取得了寧陜縣十里廟地區14.86平方公里多金屬礦的探礦權,通過普查初步查明地下蘊藏鎢、金、鉛鋅等多種金屬礦藏,將有非�?捎^的經濟開發價值,該項目已經開始實施。
為了帶動身邊的群眾跟著自己一起致富,江長在木園村一組峽口小流域治理改河工程投入100多萬元,治理河灘地20余畝,用作當地群眾農業發展。他還建成環保豬場5畝,年出欄商品豬2000頭,存欄1000頭,建成林地散養雞場30畝,年可銷售商品土雞2萬余只,直接帶動當地農民20余人就業。
情系弱者 心懷大愛
“我們殘疾人等著社會救助總感覺被人瞧不起,只有互幫互助堅強富起來,才能得到社會認可。”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江長十分理解社會上對殘疾人的看法。2012年,在鎮安縣殘聯的協助下,他辦起了鎮安縣殘疾人培訓基地,其資金及各項設施均由他自行解決。他建成養殖實驗基地和種植實驗基地兩個,年培訓近400人次,大多數殘疾人經過培訓都學會了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并且奔上了自力更生的致富路。
事業有成的江長,并沒有忘記自己家鄉的父老鄉親,并沒有忘記身邊的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始終銘記父親生前曾給他說過的一句話:“對于窮人你把他當人,他就會把你當神。”這就是江長的人格魅力,做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