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中,俗稱“炒房者”的投資客到底有多少?南京安居客經理吉曉春告訴記者,據他們掌握的數據,新政出臺之前,南京新房市場的投資比例在30%以上,二手房市場為15%。事實上,這樣的數據仍然過于保守。記者5月12日了解到,就在4月上旬開盤的南京一樓盤,投資比例超過了七成。
“中國房地產市場就是在賭博,而且賭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積地豪賭。”美國股神巴菲特用這樣的語言評論中國的樓市。不過,樓市新政突襲,被各方所關注的這些“炒家”,確實一下子安靜了許多。而安靜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期待中的“拋房潮”尚未出現
“悔得要死。”這是樓市炒客李生見到記者時的第一句話。李生在新政出臺前掛牌出售江北明發濱江新城一套132平方米的房子,報價115萬,果然很快吸引了買主,雙方簽下合同,買家支付了8萬元定金。
隨后一周,房價還在大踏步上漲,江北多家新盤在4月初越過萬元大關。李生覺得房子賣虧了,于是悔約。按規定,他不僅支付買房者雙倍定金16萬元,還支付了1.5萬元中介費,將房子定價120萬重新掛牌出售。孰料,重新掛牌第二天就遭遇新政。李生很快又把房價下調至105萬。但市場很快陷入濃重的觀望情緒,他的房子至今無人問津。“這下被套牢了!”
新政出臺,不少投資客特別是今年初再次進場的炒家們被集體套牢了。不過,據本報記者調查,雖然在資金面上套牢了,但大多數炒房者對后市仍抱有幻想,大都捂房惜售。
據南京我愛我家市場部經理舒莉莉介紹,目前,包括南京在內,樓市并未出現人們期待的拋房潮。南京新二手房的價格基本沒有松動,只有極小數地方,如江北的極個別樓盤的二手新房售價有點下調。
捂房不賣的炒房者中,一部分選擇了出租。在某中介,一位姓靳的投資者就告訴記者,在4月15日二套房貸新政出臺前,他一口氣在一家港資中介定下了3套浦口二手房,一套80多平方米,另外兩套都是60平方米,總價超過200萬元。新政突襲,令他有些措手不及。“不過,大多數人現在還處于觀望階段。前年也調控,不是后來反彈得更厲害嗎?實在不行,我就售改租,等等再說。”
有人轉向投資“小產權”
樓市新政推出后,投資比例在南京樓市大幅下降。我愛我家市場部經理舒莉莉表示,目前,在他們所經手的買家中,幾乎已沒有人是為房產增值投資的。然而,商品房市場冷了,小產權房又突然熱了起來。
據了解,南京有一批專門的炒家,新政出臺后從投資商品房轉向小產權房。一位不愿透露本名的馬先生就是這批炒家之一。“與其他人比,我的資金量算小的。”7年間,他大大小小先后進出7套房,獲純利超過200萬。他不僅自己買,還動員親朋好友都買房投資。畢竟是經歷過幾輪暴跌暴漲的“老炒家”,馬先生在新政背景下,還在尋找新的投資商機。“二套房‘認房不認貸’的消息出來后,我注意到北京通州的小產權房成交量迅即上升。因為小產權房在房管部門是沒有銷售登記記錄的,這給我一個啟示,我很快從江寧農民手中花23.8萬元買下一套250平方米的小產權房,兩三層帶院子。”
不過,5月4日國土資源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又傳來了消息:將嚴治小產權房。國土部要求,對尚未銷售的和2007年12月30日以后新建、續建的房屋予以拆除,并拆除所有圈建的圍墻;對2007年12月30日以前銷售的已建成房屋,待全國小產權房處理政策出臺后一并處理。馬先生所購小產權房恰在拆除之列。“才買的小產權房,現在又成了‘燙手山芋’。”消息傳來,讓這批轉向小產權房的投資客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