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財經 > 財經要聞

      國資委向央企發出預警 經濟將進入3至5年寒冬

      2012-10-16 16:07:06 來源: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未來制造業的前景表現出了擔憂,“制造業經營活動面臨著比較艱難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外需仍在下行通道(7月出口增速已降至1%);另一方面國內需求仍未明顯回暖。”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2012中國500強發展報告》稱,在中國企業500強的個體規模和總體規模大幅擴大的同時,利潤額出現負增長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多個行業績效大幅下滑。上榜的實業企業數量已連續5年減少。

        報告還指出,實業企業與金融企業存在懸殊的利潤差距,長此以往,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必然流出實業,流向金融行業,我國制造業也必然出現“空心化”趨勢。

        “溫州一個擁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業,苦干精算,一年利潤剛百萬,而該企業老板的妻子在上海買10套房子,8年后輕松獲利3000萬。不少靠實業起家的企業家,現在只把企業作為融資的平臺,實業空心化、資本投機化、資產泡沫化的狀況日益嚴重。”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坦言。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制造業由于其極具穩定性,是各個國家的根基。美國在金融危機后選擇制造業回流,正是由于制造業對穩定國家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什么讓實業減速

        “經濟放緩、增速下降、限制增多是制造業企業利潤直線下降的主要原因。”胡遲認為,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時期,由于轉型升級所需時間長、成本高,再加上整體外部環境較差,造成行業整體利潤率較低。

        此外,資源和環境瓶頸收緊、原材料漲價和人民幣升值也被普遍提及。但在很多企業家看來,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稅負高、融資難等國內因素,才是壓垮企業的更重要原因。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源仍在于當前的經濟體制存在不足。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分析稱,國家相關部門將法律、政策、資金強力擴張,擠壓民營經濟的空間,導致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衰弱,不僅使經濟增長難以維系,而且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表示,在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我國大企業長期高速成長所依賴的基本條件正在改變。

        重振實體經濟的路徑

        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看來,中國尚未完成產業結構轉型,走虛擬之路不但逐不到利,而且因融資成本高、民間高息借貸等原因,出現了許多盲目擴張、涉房涉股企業的資金風險,也影響了眾多相互擔保企業的正常經營,如不及時采取有效化解措施,對經濟穩健運行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如何推動資本回歸實體經濟?在許多人看來,遏制投機,尤其是房地產業領域的投機是首要任務。

        旭飛集團董事長黃少良認為,雖然我國房地產調控達到了預期目標,但前期更多是對樓市基礎制度的修復,從限購、限貸到房產稅,政策不斷調整、不斷加碼,主要是為了搭建一個適合我國樓市的調控制度框架,而效果只能說才剛剛發酵,只要堅定調控決心,力度不放松,房價合理回歸的預期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不少地方嘗試給樓市松綁,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取消房地產市場現有調控政策,房價可能很快反彈,資產泡沫可能進一步膨脹。”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表示,“房市必須變投機投資主導為消費主導。”

        不少專家表示,只要樓市股市的暴利還存在,只要市場還有大量的投機空間,資本就很難回歸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發展就很難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因此,打擊暴利、遏制投機,是資本回歸實業的前提。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