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發改委價格處處長邵樹權稱,長春市天然氣價格調整是個案,與國家發改委的表態是兩回事,并不矛盾。
無獨有偶,從4月1日開始,河北省邯鄲市的天然氣公司突然開始漲價。據相關媒體報道,邯鄲市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由之前的每立方米2.2元上漲至2.4元。邯鄲市物價部門宣稱,此次調價是經過市政府批準,并且兩年多前已召開聽證會。
據了解,對于水電氣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價格調整問題,國家有明確的規定。根據北京市發改委網站上公布的 《政府定價目錄》,天然氣出廠價格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來定價,而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的銷售價格,都是由北京市發改委來確定,定價范圍為本市生產和銷售的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民用煤,蒸氣生產和供暖。
除燃氣之外,水、電等涉及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在《政府定價目錄》中也有明確規定。至于地表水供應價格,自來水出廠和銷售價格是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定價,定價范圍為本市供排水生產經營企業及有關單位。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最低征收標準。在此項標準中,京津地區的地表水水資源費平均征收標準為1.6元/立方米,地下水為4元/立方米,收費標準全國最高。上海、安徽、福建、江西等13個省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征收標準最低,分別為0.1元/立方米和0.2元/立方米。記者獲悉當前北京地區居民用自來水價格為1.7元/立方米。
至于電價,按照規定,都是由國家發改委來定價,總體來講,涉及到資源能源方面。由于此前價格扭曲,未來上漲趨勢已經可以預計。這樣一來,事關居民基本生活的水電氣,難以避免水漲船高。
困局篇
漲價之需與漲價之難并存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供給和需求永遠是博弈關系。當成本面臨上漲風險時,價格便蠢蠢欲動,同時,民眾對漲價的抵制情緒也是可以預期的。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初,我國CPI指數逐漸上升,1月份同比增長2%,2月份同比增長3.2%,創下自去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
數據是現實的反映,生活成本的增加也讓這些數據得到印證。天然氣漲價傳聞、出租車漲價傳聞,各種“漲”聲不斷,而發改委辟謠漲價不實,這一系列的舉措都預示著漲價之需與漲價之難間的不平衡。
物價上漲難以遏制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2013年3月份,我國生產資料價格小幅下跌,當月環比下降0.65%;同比下降5.26%,降幅較上月擴大1.21個百分點。1~3月,累計平均價格,同比下降4.48%,比年初上漲1.66%。從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來看,3月份有所下降,但依然難以掩蓋整體走高的趨勢,甚至有觀點認為我國正處在生產生活資料成本全面上漲的過程中。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這跟我國宏觀經濟走勢有很大關系。“以我國GDP增速為代表,近年來連年高速增長,同時貨幣超發比較嚴重,這就導致了價格水平呈現上漲趨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解釋3月份生產資料價格下跌時表示,3月份,由于工業生產陸續開工,基礎建設施工逐漸加快,所以國內生產資料市場的需求有所啟動,但由于部分行業產能釋放過快,社會庫存上升,供需矛盾有所擴大,整體價格未能延續1月份以來的回升走勢,大部分品種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任浩寧強調,價格水平整體上漲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重點都放在基礎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恰是推動物價整體上漲的重要推手。他表示,因為這一因素涉及到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增長原動力問題,使得物價很難被打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