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國五條”出臺之后,溫州炒房人在各地拋房現象明顯。
溫州一家做建筑行業配套的企業老板馬先生每天都要疲于應付那些討債的電話。2009年金融危機后,馬先生認為房地產將會大漲,利用民間借貸借了10個人的錢,總計1600多萬元,購置了一批房子。房子一直沒出手,到現在,房子已經成了他的夢魘。“我的企業一年純利潤500萬元左右,民間借貸一年的利息不到400萬元,銀行還有2000多萬的貸款要還,沒法干下去了。”
溫州方興擔保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告訴記者,溫州炒房團應該是全軍覆沒了。當地一個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原來身邊好幾個人都把企業賣掉,帶著錢去上海做地產基金�,F那些人回溫州募資,給自己在外地的房產進行補血。”
當地另外一個知情人士透露,他的一個朋友在北上廣等多個城市買了127套房子,很多都被套住,現在這個朋友已經不知蹤跡。這個人炒房的模式是先在一個地方買一套房子,然后用這套房子作抵押,去買第二套房子,以此類推。這是不少溫州炒房團的操作模式。當其中一個地方的房價下跌,就會波及整體。“這也是這個人‘跑路’的原因。據我所知,還有人因此而跳樓。”該知情人士說,“溫州人對市場的靈敏度很高,對政策的關注度不高,這也是為什么總能找到商機,而會被房地產套牢的原因。”(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