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搶購黃金熱潮中,中國大媽們一戰成名。其實,印度、美國的買金潮同樣生猛。業內人士提醒,黃金投資應量力而為、逢低買入,不能過于盲目,更不能只搶金首飾與金條。
據了解,對歐美發達國家的人士來說,習慣購買黃金概念的基金、股票與金幣,善于利用專家理財來提高投資效率。值得我們參考。
美國:4月金幣銷量創新高
美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也是黃金儲備數額最高的國家;其國民投資黃金,向來以購買鷹揚、楓葉金幣與黃金概念基金為主。
記者從美國鑄幣局官網了解到,美國鑄幣局發售的金幣銷量在4月增至2009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銷量增至20.95萬盎司,較3月份的6.2萬盎司增長了數倍。而在2009年12月時,當時的金幣銷量有23.15萬盎司;同時,今年4月美國銀幣銷量增至420萬盎司,加拿大楓葉金幣的交易量也大幅度走高。
與中國金條銷售類似,小規格金幣也多次在美國市場賣斷了貨,美國鑄幣局4月底曾表示,在金幣需求量同比增長超過1倍后,其已暫停出售重量為0.1盎司的金幣。1盎司鷹揚金幣成了目前市場銷售的主力產品。
除了金幣熱銷,黃金ETF等基金產品也受到更多美國老百姓的關注。記者電話采訪了若干位美國生活的親友,多數人表示,都已購買了黃金概念的基金,將錢間接投資到黃金市場上去。
另外,美國華裔近日也開始購買實物金條,帶動其他美國老百姓“集體關注”;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增加了實物金條的制作與供應量,4月以來,銷售增長明顯,銷售增幅僅次于金幣之后。
印度:高昂關稅難擋買金熱潮
而作為世界黃金需求第二大的國家(2012年之前一直是世界黃金需求第一大國),印度在黃金下跌時也出現了搶金潮。在印度最大的黃金市場孟買,4月15日開始的若干天內,平均每天消費了4噸的黃金,比上季度每天平均1噸的消費量上漲了4倍。
多位在廣州工作的印度友人對記者表示:“家里的女性近日大量買入黃金,不僅將未來2年的婚嫁購金計劃提前付諸實施,而且還買了很多普通黃金產品,以作保值投資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為了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印度政府多次頒布禁令限制黃金交易,除營運資本外,禁止商業銀行出借資金給珠寶商或個人購買黃金;將黃金進口關稅由4%上調至6%。這些禁令直到2013年5月仍有效,但顯然并沒有阻擋印度人購買黃金的熱情。
部分印度友人甚至借出差、工作便利,在中國香港、內地市場大肆購買黃金產品,可以規避印度當地高昂的關稅。
歐洲:態度淡定不買純金首飾
與亞洲國家相比,歐洲民眾對待黃金的態度比較淡定,暫時沒有出現成公斤搶購黃金的熱潮。對于純金首飾(黃金含量高于99.9%的黃金首飾)與純金工藝品,歐洲人遠沒有亞洲民眾那么感冒。巴黎、米蘭這樣的時尚之都,18K、16K金首飾的銷售量遠遠大于純金首飾的銷售量。因此,本次金價大跌,也少有人去街上搶買金首飾。
不過,記者電話采訪了若干親友,他們均表示,金條、金幣的銷售量、受關注度都在大幅提升;西歐地區的多家銀行,都增加了金條、金幣現貨的供應,且配置了“自助售金販賣機”,方便市民隨時買金。而在希臘、意大利等南歐國家,深受債務危機困擾,也有很多市民大量買入金幣,其中甚至包括了部分在此地經商、工作的中國人與華裔。
其他亞洲國家:再次掀起買金“熱潮”
本次金價大跌后,日本、泰國等國也掀起了買金熱潮。其中,日本2013年開始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較之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紙質貨幣貶值趨勢明顯。為此,大量的日本民眾購買黃金,計劃規避市場風險。國際黃金協會預計,今年日本將再次成為黃金凈買家,為近8年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