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年底,陜西全省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548.4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4.61%,高于14.3%的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形勢的日趨嚴峻。養老床位數量不足,區域、城鄉等養老事業發展不平衡,缺乏科學布局,投入不足,對民間資本鼓勵不夠等是我省養老事業發展的瓶頸。”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魯鋒說,陜西省今年安排近4億元資金用于社會養老,并將失獨老人納入保障范圍,為農村空巢老年人、失能等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
床位不夠、投入不足制約養老事業發展
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魯鋒介紹說,截止2012年底,全省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548.4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4.61%,高于14.3%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農村養老人口328.6萬人,占59.92%。而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2020年預計將達到690萬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形勢的日趨嚴峻,人民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魯鋒說,目前陜西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格局已基本形成。
據了解,2010年,陜西省全面實施了高齡老人保健補貼政策。2012年,陜西省又將享受高齡補貼的年齡下延至70歲,老年人享受優待的年齡下延到65歲,補貼標準相應提高,全省有318萬多老年人受益,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在全省范圍將高齡補貼年齡下延到70歲的省市,高齡老人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可分別領取50元——200元不等的高齡補貼。
此外,陜西省逐步推進城市居家養老服務,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為重點,依靠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多種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在多個城鎮開始建立。目前,全省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777家(老年公寓和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共有養老床位11.1萬張,老年人床位擁有率達到22%。2012年,省政府投入3000萬元,在西安市試點建設了300個老年餐桌。
“養老床位數量不足,區域、城鄉等養老事業發展不平衡,缺乏科學布局,投入不足,對民間資本鼓勵不夠等是我省養老事業發展的瓶頸。”魯鋒在會上說,陜西省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只有22張,剛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還存在養老設施不完善,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缺乏科學規劃布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閑置等現象,這些都制約了陜西省養老事業的發展。
省級福彩公益金每年不低于50%比例用于養老服務
從2013年起,國家將分三年每年安排10億元資金支持各地農村建設互助幸福院。今年,陜西省已經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和省級基本建設資金近4億元,用于社會養老。今后,省級福彩公益金將按照每年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陜西省民政等部門還將推廣“集中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的養老保障新模式。
此外,民政部門還將采取建設互助幸福院或以農村老年人協會為依托,以志愿者服務為主體,以結對幫扶為形式的辦法,探索農村養老服務的新模式,以此逐步將農村特殊困難老人納入保障范圍。
在對殘疾人托養方面,陜西各方也在積極探索。截止目前,全省共建成殘疾人托養機構101個,其中,依托民政敬老院60個。今后,各級殘疾人聯合會建設的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可繼續利用農村五保供養機構的水、電、娛樂健身等公共基礎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社區日間照料、小飯桌等政府提供的養老設施,也將重點保障轄區殘疾人的托養服務需要。(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