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起,陜西省103個省級部門陸續公布了各自2012年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情況,總體來看,我省各部門“三公經費”支出多數呈下降態勢,但個別部門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各廳局網站上公布的具體數據中,(作圖)記者先后對省水利廳、農業廳、教育廳、商務廳、住建廳、工商局等六個廳局,2012年和2011年三公經費決算情況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省農業廳、住建廳、工商局三公支出呈下降態勢,農業廳相比于2011年下降了近三成。(作圖)而省商務廳、水利廳、教育廳的三公支出均有不同程度上漲。例如省教育廳2012年度 “三公經費”支出8374.55萬元,較2011年增加了2813.44萬元。省教育廳表示,主要原因一是2012年省政府新劃轉省教育廳11所高職和中職院校,使省教育廳的2012年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三公經費”支出增加;二是統計口徑和方法的變化。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由于部門的職能、機構設置和人員數量不同,支出規模就會存在差異,有的部門開展外事活動較多,出國費用會多一些;有的從事防汛抗旱、地質勘察等野外作業較多,車輛購置和維修費用會相對多一些。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永秀:“從2102年公布的三公決算來看,陜西應該是整體下降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我覺得上升不一定就是壞事,關鍵看他干了多少事情,你比如教育廳的出國費用增加了,不是由于領導出國費用增加了,是由于西部人才培養和高層次人才在國外的培養的費用增加了。”
白教授說,三公經費是政務公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從現有公布的范圍和細節來看,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各廳局所屬二級單位三公經費的計算上,應該分開來算;在內容和項目上應該進一步細化明了。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永秀:“在公布的形式上,我看了半天資料,有些很難把握,特別是我覺得要把三個數據要比較一下,一個是當年的三公預算,第二個就是當年的三公決算,支出實際情況,第三個就是上一年度的三公支出情況、決算情況。這樣一比較,給人很清楚,減少了還是增加了,減少了多少,哪些是減少的哪些是增加的,更清楚了,更利于廣大群眾監督。”(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