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人民銀行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為宗旨,堅持開放創新、先行先試,通過金融支持舉措,拓展區內實體經濟的成長空間,培育其國際競爭實力,搭建其與各國經濟實體合作的新平臺,促進實體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功能。人民銀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貫徹落實總體方案要求。
一是在自貿區內創造條件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2009年7月,人民銀行以貨物貿易為起點,開展了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已涵蓋全部經常項下及跨境直接投資、對外項目貸款、證券市場投資等部分資本項下經濟活動。根據總體方案,為服務自貿區實體經濟,推動區內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人民銀行將進一步簡化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流程和手續。
二是在自貿區先行先試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今年7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目前人民銀行僅對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進行管理。在自貿區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符合現行利率管理政策和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要求。自貿區利率市場化將在宏觀審慎金融管理框架內,根據服務區內實體經濟發展需要、金融市場主體培育目標以及市場環境建設情況,穩步推進。
三是在自貿區內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近年來,人民銀行順應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簡政放權,大力推進投融資便利化,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配合自貿區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針對實體經濟發展、投融資業務具體需求,人民銀行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區內的先行先試,以進一步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是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多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積極進行了多項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外匯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主要是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深化外債管理方式改革,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促進跨國公司設立區域性或全國性資金管理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積極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簡政放權。人民銀行一直在推動市場化改革,改革管理方式,主動取消審批制。例如,2005年推出的短期融資券發行實行備案制,2008年進一步簡化為注冊制。外匯管理局也一直在推行從重事前監管向重事后管理、從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管理的轉變。對于自貿區建設,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將繼續加大職能轉變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水平。
人民銀行正在制定中的自貿區金融改革方案,是人民銀行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設計、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具體改革條款的設計和論證過程中,人民銀行將這項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任務來抓,到碼頭、到工廠、到企業、到金融機構,深入了解企業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舉措以及還有哪些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從一線職工、財務人員、企業家和金融管理者中,收集了300余條意見和建議�?梢哉f,改革的方案不是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得來的,而是出自一線實踐的總結和提煉,反映了一線企業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