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的監管給灸手可熱的互聯網電視澆了一瓢冷水。
2009年3月出現的互聯網電視一直被國產彩電巨頭看作提升產品附加值并與外資平板巨頭競爭的法寶,2009年10月后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TCL、康佳、長虹等品牌的主推產品。
根據調查公司奧維咨詢的預測,2010年全國互聯網電視出貨量有望突破1000萬臺,但是廣電總局這次采取的“集成牌照+內容服務牌照”的雙重監管模式讓互聯網電視最大的特色——內容受到了嚴格監管。
互聯網電視受壓
“互聯網電視是國內彩電企業唯一掌握應用技術競爭優勢的產品,而在LED背光液晶、3D電視等日韓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領域國產品牌,說到底都是受制于人。”一位國產彩電企業的營銷負責人4月28日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的確如此,在互聯網電視領域目前中國市場上真正的主導者是TCL、康佳、海信等國產品牌,而夏普、三星等外資巨頭雖然推出了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視,但是卻始終沒有提供相應的內容。
今年4月,在廣電總局向CNTV、杭州華數、上海文廣百視通發放了頭3張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后,包括TCL、清華同方和海信在內的國產互聯網電視巨頭又成為率先與其簽約的企業,而外資品牌巨頭在此方面則一直沒有實質性動作。
此外,包括TCL、康佳在內的彩電巨頭都在互聯網電視平臺建設上已經投入巨資,包括此前與迅雷、PPS、新浪等建立了互聯網電視內容的合作關系。
據介紹,TCL還專門成立了內容公司,并且將其旗下的奧鵬遠程教育網的內容放入了互聯網電視;康佳則推出了基于SDK技術的開放式互聯網電視平臺,目標是效仿蘋果的APPLE STORE模式來讓專業軟件公司、軟件愛好者、普通消費者參與其中,最終在這一平臺上的體感游戲、在線教育等軟件程序將超過10萬個。
雖然互聯網電視巨頭依然將內容作為贈品與彩電一起捆綁銷售,但是互聯網電視的價格比普通電視要高出10%左右,這也為國產彩電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創造了條件。
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更是預測,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國內彩電市場的規模將從目前的4000萬臺提高到8000萬臺,其中互聯網電視將成為彩電的主流產品。
然而廣電總局傳媒機構管理司最新發布的兩個關于互聯網電視監管的規范指出,在互聯網電視播出的內容方面,“持有集成業務牌照的機構要對與其連接的互聯網電視節目服務平臺的合法性進行審核,不得與未持有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牌照的機構所建設的節目服務平臺相連接。”
這意味著互聯網電視廠商與其他民營視頻網站的合作將被叫停,而互聯網電視內容將成為由廣電系企業控制的內容。“這無非是在數字電視基礎上增加幾個廣電集成商提供的點播頻道而已,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大減弱。”有彩電企業人士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互聯網電視因此受到壓制,那么此前在互聯網電視上投入最少、而在LED、3D等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外資品牌將是最大的受益者。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我們早已看到了互聯網電視面臨的政策風險,因此一直沒有在中國市場投入資源,而在國外我們的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主流。”
減持彩電股
互聯網電視遭遇監管危機只是國產彩電巨頭目前面臨的困境之一,在2010年初,幾乎所有的彩電企業都將2010年的增長目標定在50%左右,然而城市彩電市場的低迷,以及外資彩電巨頭的反撲都讓這個目標的實現變得艱難起來。
彩電巨頭TCL多媒體4月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在前兩個月液晶電視同比增長82.9%后,進入3月增幅一下子掉到了10.9%,其中國內市場的增幅已經下降到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