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2年度首個CPI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5%,與上月相比漲幅略有反彈。其中,由于元旦和春節的影響,食品價格上漲是拉動CPI總水平同比上漲主因,影響約3.29個百分點。而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拉動約為3.0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5個百分點。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漲幅達1.5%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中,城市同比上漲4.5%,農村上漲4.6%;食品價格上漲10.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5.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1.5%。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
在食品中,肉禽價格及其制品價格拉動最大,同比上漲18.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2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5.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75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6.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7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13.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1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23.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67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2.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5個百分點;油脂價格上漲6.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1.34個百分點。其中,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26.1%、5.6%和7.2%,三項合計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0個百分點;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3.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3.9%,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4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1個百分點;蛋價格下降0.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1個百分點。
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價格(PPI)同比上漲0.7%,創26個月以來新低,環比下降0.1%。
專家分析
全年通脹壓力仍存在
經濟學家梁小民分析,今年1月份,CPI同比價格反彈顯示出了物價上升的信號,說明了未來一年內國內通脹的壓力仍然存在,控制物價的政策仍不能放松。
梁小民分析:從最新的數據看,物價上漲是四大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東地區動蕩不安,造成國內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尤其表現在近期石油價格的上漲上。這種影響還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其次,去年全國物價總體水平較高,是由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的。雖然在去年年末,價格有所下降,但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仍維持在高位,這種態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第三,原材料成本,以及勞動工資成本上升,推動了通脹壓力增大;第四,去年采取了貨幣緊縮的政策,促成了年末CPI漲幅下降,但目前看,貨幣政策已有松動,這也會推動物價繼續上漲。
綜合以上四大因素,加上本月CPI反彈這一信號,梁小民分析,目前對物價過于樂觀,認為今年全年CPI全降至3%以下,甚至到2.5%是沒有根據的。從總體趨勢看,如果今年對物價控制得好,全年CPI應該在4%以上,中央實現控制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但梁小民同時說明,控制物價,抑制通脹又不能過急,因為過急會造成經濟增長的放緩,這也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物價調整要適當。(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