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顯示,2011年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關,達到2049元,比2010年增加359元,增幅達21.2%。相比一些新入職的大學生,農民工的月收入要更高,一些有技能的農民工,旺季月收入過萬元,超過了一些白領。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說,農民工工資的快速上漲帶有一定補償性質,未來一段時間,這個群體的工資水平可能仍將維持上漲勢頭。
技術瓦工日工資300元
調查顯示,近兩三年,裝修工人工費的累積漲幅基本達到了40%以上。在一些城市,瓦工年收入為6萬元左右。瓦工的報酬方式是“按平方米算”(即按施工面積),折算時間價約為150元/天,相當于2002年的3.5倍,報酬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少數技術特別優秀的瓦工,單日工資已破300元。即便如此,許多地方的瓦工還要采用“檔期預約制”,甚至需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
類似“高薪工人”并不僅僅出現在家裝業,家具業技術工人的工資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紅木行業,木工、雕工每月的平均工資能達到8000元甚至上萬元。此外,還有很多農民工較多從事的職業,如家政等,也都呈現出工資快速上漲、用人緊缺的現象。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大學生工資漲幅不如農民工,簡單地看,也許有人會推論出知識貶值,甚至引發“讀書無用論”,但實際上,兩者不具有絕對的可比性,只能說一些掌握了技能的農民工工資超過了一些專長不很突出、競爭力不強的大學生的工資。事實上,除了勞動高強度行業與少數技術熟練的農民工外,與大學生相比,大多數農民工處于就業的劣勢地位。
農民工漲工資屬“還欠賬”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分析認為,近年來農民工工資增長快,首先是因為帶有還欠賬性質,他們以往工資長期偏低,而且持續增速較慢,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速,因此現在需要補償;第二是因為相當多的地方出現了“用工荒”,部分地區和行業勞動力供不應求,不少用人單位只有提高工資才能招聘到農民工;第三與國家相關政策實施有關,如最低工資標準不斷上調,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有利于促進農民工工資隨經濟效益增長而增長。因此,近年來農民工工資快速提高是有其充分理由的,也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大學生與農民工工資并不具備較強可比性。至于一些大學生初次就業工資水平低,其原因很復雜,與大學生畢業人數持續上漲、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慢、白領崗位少、少數大學生所學非所用等原因有關,但也要看到,一些真正能干的、學用結合的大學生,一上崗月薪3000元以上的同樣大有人在。如將新老大學生匯到一起算平均工資的話,大學生收入肯定比農民工高許多。因此,準確說,應該是農民工工資增速快于大學生初次就業工資的增速。
“農民工工資上漲快于一些大學生,這與中國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合理有關,大學過多注重學術型大學生的培養,而社會上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養不足,這勢必導致勞動力市場供求的結構性失衡。”李國祥表示,“農民工工資快速上漲也與目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基本都轉移有關。在經濟相對較快增長、農民工需求較大時,短缺必將導致農民工工資上漲,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農民工工資仍將保持上漲
那么,農民工和大學生未來的工資增長的趨勢將會如何呢?
李國祥認為,從長期趨勢來看,由于大學生培養成本高,工資水平理應相對較高,增長速度理應相對較快。因此,目前出現部分農民工工資水平更高、增長速度更快,具有暫時性。未來,為了發揮工資性收入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的積極作用,靠進一步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規�?蛛y持續,應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素質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