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015.7億美元,增長8.8%。其中出口3718.3億美元,增長9.8%;進口4297.4億美元,增長8%。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5302.3億美元,增長4.4%。其中出口3404.4億美元,增長6.3%;進口1897.9億美元,增長1.3%。
在我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中,1-5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2208.2億美元,增長1.3%。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900億美元,增長12%。此外,1-5月,我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1537.4億美元,增長9.2%。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347.1億美元,增長0.4%。同期,我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增長較快,分別為363億和332.3億美元,增長24.4%和10.9%。
海關統計顯示,1-5月,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3745.3億美元,增長5%。同期,江蘇進出口2105.8億美元,下降0.7%;上海和北京進出口總值分別為1767.4億和1749.6億美元,分別增長3.8%和12.4%。此外,浙江、山東和福建進出口總值分別為1231.4億、956.4億和585億美元,分別增長4.1%、2.8%和13.6%。上述7省市進出口值合計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80.4%。
從出口方面來看,1-5月,廣東出口2185.2億美元,增長6.9%。江蘇、浙江和上海分別出口1229.9億、858.9億和824.9億美元,分別增長2%、5.3%和3.1%。同期,山東、福建和北京分別出口492.2億、357.9億和227.8億美元,分別下降0.5%、增長9.3%和增長4.8%。此外,中西部地區出口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重慶和河南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3倍和1.1倍,四川、江西和廣西的出口增速分別為78.7%、57.2%和22.7%。
在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1-5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478.8億美元,增長9.9%,較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高1.2個百分點,占同期出口總值的57.8%。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794.6億美元,增長6.7%;機械設備出口1485億美元,增長12.1%。同期,服裝出口525.7億美元,增長2.5%;紡織品出口380.7億美元,增長1.4%;鞋類出口164.2億美元,增長8.5%。
在進口商品中,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明顯下跌,汽車進口增長迅速。據海關統計,1-5月,我國鐵礦砂進口3.1億噸,增加9%,進口均價為每噸138.4美元,下跌13.9%;大豆進口2343萬噸,增加20.7%,進口均價為每噸544.7美元,下跌5.7%。此外,機電產品進口297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汽車進口51萬輛,增加31.5%。(海關總署網站)
【分析評論】
中外金融機構:外貿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逐步低位企穩
中國10日發布的5月份外貿數據大大高于市場預期,上海中外金融機構分析人士稱,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出口行業生產正回歸正常狀態,中國經濟逐步低位企穩。
據官方數據,5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43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18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進口1624.4億美元,同比增長12.7%。當月貿易順差187億美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分析說,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有所好轉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復蘇相對歐日較好,有利于中國出口穩定,以及中國出口行業生產逐步回歸到正常狀態,中西部省份出口增長尤其快于東南部沿海地區。
“進口同比回升的主要原因則是國內經濟增速正逐步低位企穩,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吸引國內進口需求增加,”陸志明說。
澳新銀行中國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同樣認為,中國最新貿易數據遠超市場預期,表明中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企穩,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很快出現反彈。
據他分析,由于中國的貿易順差仍然較高,同時外匯儲備仍在增加,相信中國未來的政策重心將放在進口上。
劉利剛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需求的增加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穩定,同時進口也能夠為中國創造大量的服務性工作崗位。此外,進口增加也有利于中國在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大環境下保證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