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 萌
今年港股市場回購熱度上升。9月9日,騰訊控股再度斥資3.5億港元回購115萬股股份,這已是騰訊控股連續16天回購股份,日均回購額3.5億港元。
今年回購股份的港股公司數量及規模遠超去年同期水平。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2日,年內已有178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股份,同比增加32%;回購總額523億港元,同比大增136%,較去年全年增加13%。
百億級“回購大戶”的出現是今年港股回購市場的一大特點。從回購規模來看,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匯豐控股、小米集團、長城汽車、中國燃氣、長實集團等7家公司回購金額均超10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回購金額分別為156億港元與151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則無百億港元級回購的公司。
業界普遍認為,今年來港股市場表現低迷、估值持續下行,引發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護盤。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上述178家公司中僅23家股價上漲,占比13%。
“港股曾經歷過數輪回購潮,都發生在市場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已達到較低水平時,隨著市場和估值的進一步下行,上市公司回購的力度也會持續加強�!毕愀蹏H新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付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行業分布來看,按恒生一級行業分類,實施回購的港股公司主要集中在非必需性消費(39家)、醫療保健業(30家)、資訊科技業(28家)三大行業。其中,非必需性消費行業公司廣泛分布于教育、珠寶鐘表、廣告及宣傳、家庭電器、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
付饒分析稱,非必需性消費、醫療保健業及資訊科技業等行業的公司大多經歷了股價深度調整。這些行業公司盈利能力強,具有較為充裕的現金流實施回購,基本面走勢良好,也符合新經濟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業內專家認為,回購的舉措表明相關公司股價處于低估狀態,釋放出“見底”的信號,也凸顯出中長期投資價值。
根據相關規定,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必須注銷,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廣大股東的權益�!案酃晒净刭徆善焙笞N,釋放出重大利好信號�!北本╆柟馓煦Y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王維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相關公司減少了流通股數量,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財務指標得到改善,間接提高了股東的權益;另一方面,公司也能向市場傳遞出公司股價被低估、現金流充裕、經營前景可期等信息,提升市場信心,推動公司估值回歸�!�
事實上,上述實施回購的港股公司大多被南向資金持股,中長期投資價值獲得認可。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前述178家公司中,104家被南向資金持股,占比58%。其中,小米集團、匯豐控股、中國移動的南向資金持股量居前。
另外,比較典型的,如騰訊控股,滬深港通數據顯示,近1年騰訊控股獲得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494億港元,位居榜首。截至目前,年內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2248億港元,反映出港股中長期價值向好。
王維嘉分析稱,港股處于價值底部區域,回購潮涌現,市場見底信號凸顯。在此形勢下,南向資金參與意愿提升,資金持續凈流入加大對港股配置力度,反映出對于港股價值的長期看好。(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