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

      “農業走廊”繪出現代農業新“豐”景(新時代河西走廊見聞③)

        有“金張掖”之譽的甘肅省張掖市,今天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種基地,這一貢獻讓新時代河西走廊增添了一張“農業走廊”的新名片。

        河西走廊和農作物“種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100多年前,漢代使者張騫開辟了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引進葡萄、苜蓿、石榴、芝麻等種子。莫高窟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真實還原了這段文明交流史——

        一粒粒西域種子遠道而來,經河西走廊傳入中原,在大江南北開枝散葉。

        如今,一粒粒甘肅種子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2023年,甘肅外繁制種面積近9萬畝,近10年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子5.13萬噸,貨值51.29億元。

        干旱少雨、戈壁遍地的河西走廊,緣何成為種子繁育的“農業黃金走廊”?

        既有先天稟賦,這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冰雪融水豐盈,“天干地不干”,利于種苗生長、制種晾曬;

        更靠后天努力,向科技要產量、向節約要水源、向光熱要品質,“風吹石頭跑”的戈壁灘變身致富“希望田”。

        一犁春泥,萬象“耕”新。張掖市甘州區萬畝玉米核心種源擴繁基地里,無人播種機縱橫馳騁,北斗衛星精準導航,鋪膜、鋪設滴灌設施、施肥、播種實現一體化作業。

        “鐵牛代耕牛、小田變大田,‘種子選手’跑出加速度�!睆堃词蟹N子管理局局長張東昱介紹,單臺機器日覆膜播種面積超50畝,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

        “黃棒子”孕育“金種子”,“張掖玉米種子”成為全國唯一的農作物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3年,甘肅省玉米種子產量6.8億公斤,占全國總需種量比重超過55%,全省玉米制種面積達165.5萬畝。其中,張掖市制種面積超過100萬畝,年產優質玉米種子4億公斤以上。

        莫高窟里珍藏的80余幅農作壁畫,見證著河西走廊悠久的農耕文明。充滿希望的田野,書寫著現代農業的新篇章。

        步入甘肅蘭州市區的“甘味”品牌推廣運營中心,200種來自河西五市的“甘味”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展示墻上,莫高窟農作壁畫栩栩如生,掃描二維碼,策鞭趕牛、庭院打場等虛擬現實場景立馬活靈活現。

        如何在寒旱的貧瘠土地上播下希望種子?2017年,甘肅省印發《關于河西戈壁農業的發展意見》,提出“建立良種繁育體系”。

        近年來,依托國家現代種業“南繁北擴”功能布局,河西走廊培育了“隴油6號”等一批超強抗寒冬品種,可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極端低溫環境中越冬。

        由此,冬油菜種植區域向北跨越13個緯度!目前,超強抗寒冬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370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27億元以上,減少沙塵逾1000萬噸。

        既“增綠”,又“生金”,鄉親們過上了甜日子。在張掖市臨澤縣,近60%的耕地用于制種,約60%的農民收入來源于制種,約60%的農民從事制種產業。2023年,河西五市制種產業總產值逾110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2021年9月,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甘肅農業大學,迄今審定作物新品種33個。切實提高河西種業基地建設水平,列入甘肅省《“十四五”河西走廊經濟帶發展規劃》。

        “小蘑菇”裝上“科技芯”,戈壁灘上僅張掖市就建成菇房110座,420多萬瓶鹿茸菇同期生長。

        2023年,甘肅省瓜菜花卉制種面積達44.5萬畝,產種3377.9萬公斤,占國內市場總需求量約50%。河西走廊正繪就著現代農業新“豐”景。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2日 03 版)

      • 相關閱讀
      •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致敬平凡崗位上的不凡堅守

        鐵路是國家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縱橫交錯的鐵路線上,無數鐵路人正堅守崗位,書寫著交通強國建設的答卷。 鐵路變電工、高鐵調車長、列車長……每一個普通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都是千百萬旅客平安出行的保...

        時間:05-02
      • 5月我國強對流和強降雨天氣可能增多增強

        原標題:5月我國強對流和強降雨天氣可能增多增強記者昨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多方會商研判認為,5月份我國強對流和強降雨天氣可能增多增強;南方和西北等局地地質災害風險較高;東北、西南等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高;...

        時間:05-02
      • 北京七大火車站昨日發送旅客83.3萬人次

        原標題:北京七大火車站昨日發送旅客83.3萬人次 昨日一大早,北京七大火車站迎來“五一”客流出行高峰。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鐵路北京局獲悉,當天北京地區發送旅客83.3萬人次。其中,北京南站發送旅客24.7萬人次,創...

        時間:05-02
      • 為科技人才梯隊“蓄好水”“育好苗”

        原標題:為科技人才梯隊“蓄好水”“育好苗”【科學隨筆】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把基礎研究與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是推進原始創新、加強基礎研究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時間:05-02
      • 新一代天氣雷達多觀測模式業務試運行啟動

        原標題:新一代天氣雷達多觀測模式業務試運行啟動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1日,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多觀測模式業務啟動試運行。中國氣象局將面向強對流、降水、晴空等典型天氣,推動建立由預報主導的多觀測模式運行機制...

        時間:05-02
      • 風云三號G星投入業務運行

        原標題:風云三號G星投入業務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風云三號G星已通過試運行工作驗收和運行方案評審,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風云三號G星于2023年4月16日成功發射,是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主要用...

        時間:05-02
      • 山東萊陽發現恐龍蛋新蛋種

        原標題:山東萊陽發現恐龍蛋新蛋種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刊發了山東萊陽恐龍蛋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對萊陽出土的恐龍蛋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古生物研究人員據此建立了一新蛋種。新蛋種的發現為圓形蛋科提供...

        時間:05-02
      • 來!看看京城生態之美

        原標題:來!看看京城生態之美人間四月,春意盎然。在北京紫竹院公園紫御灣碼頭,不少游人正準備乘船去頤和園�!耙郧叭ヮU和園不是地鐵公交就是自駕,今天特意帶家人過來乘船去頤和園,看看京城水系的美,體驗一下‘...

        時間:05-02
      • 中國是全球知識產權活動的重要貢獻者

          2024年世界知識產權日活動的主題為“知識產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立足創新創造,構建共同未來”。近年來我國在知識產權和創新發展方面有哪些成績?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中國有哪些合作成果?未來將開展哪些合作?新...

        時間:05-02
      • 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增加191萬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記者韓佳諾、魏玉坤)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   報告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平穩增長。2023年...

        時間:05-0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