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在村里一樣有奔頭”
初夏時節,記者來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棠埡村,村民楊新正在地里忙碌。他告訴記者,在村里打工學會了開大型農機,如今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土地流轉每畝每年還有600元收入,加上種菜、喂雞等,年收入有5萬多元。
5年前,棠埡村土地田小地薄,田間幾乎沒有配套設施,糧食產量低,村民收入不高。2019年,借著高標準農田整治的契機,村里引進綠耀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高效農業,推動農民增收。綠耀公司農業現場管理負責人朱力表示,之所以選中棠埡村,是因為這里是知名品牌棠埡大米的原產地,氣候、光照、水分等各項條件適合生產優質大米。2021年起,綠耀農業以棠埡基地為中心,在分鄉鎮5個村建立了5個核心糧油基地。
“我們采用智慧種植體系、無土栽培技術,配備智慧玻璃溫室平臺,真正實現了數字化智能管理�!本G耀公司農業生產負責人范振浩說,有機產品和種植方式有直接關系。生產中使用有機肥,實現產品純天然、無污染,公司申請的商標已獲得有機產品證書。
綠耀農業生產的水稻除在夷陵區內銷售,還通過微信小程序、抖音等線上平臺銷往全國。去年,該公司共收獲成米16萬斤,通過電商源源不斷地送至外地市民的餐桌。茄子、空心菜、甜玉米、貝貝南瓜等果蔬品種,也出現在不少大型商超,去年銷售額達1300多萬元。
棠埡村村民袁正龍在綠耀公司上班,他告訴記者,村里有不少人像他一樣選擇在家門口就業�!稗r產品質量提升了,效益也上來了,留在村里一樣有奔頭�!�
產業興旺、收入穩定,村民們干事的勁頭更足了。棠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令濤說,現在村里有830戶村民,除外出務工的400多戶,還有300多位村民在村里找到了工作。村集體收入也在增加,去年村集體收入達122萬元。
棠埡村是夷陵區鄉村振興的生動例證。去年,夷陵區各村鎮采取“企業+農戶”形式進行種植生產,成功帶動近萬戶農戶增收,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809元。(記者 董慶森 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