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

      美味魚蝦從近�!胺N”出來,也從遠洋“游”過來

      原標題:美味魚蝦從近�!胺N”出來,也從遠洋“游”過來

        來自太平洋深處的黃鰭金槍魚、出自大西洋的大馬鮫、毛里塔尼亞的鰩魚、洪都拉斯的對蝦……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現場的海鮮“盛宴”讓人們大飽眼福、更飽口福�!昂I夏翀觥钡母火�,在這里具象化。

        琳瑯滿目的海鮮大宴

        5月31日,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F場,來自國內國外的各種魚蝦琳瑯滿目,一條重達126公斤的龍躉魚更成為網紅打卡點�!昂枚圄~都是難得一見的�!爆F場觀眾不時駐足觀看、拍照。

        這是5月31日拍攝的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作為漁博會的�?�,福州宏龍海洋水產有限公司每年都會展示一條來自遠海的“大魚”。該展位負責人卓偉峰介紹:“現場展示的大部分漁獲,包括這只大龍躉都來自印尼海域�!�

        他說:“我們擁有170多艘遠洋漁船,在印尼擁有三大漁業基地,已形成集遠洋捕撈、境外養殖、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進出口貿易等上下游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模式�!�

        漁博會現場不僅有魚,還展出了全球最有代表性的藻類產品和技術。

        會展現場,參觀者在挑選藻類產品。新華網 蔣巧玲 攝

        中國藻業協會副會長劉濤在現場對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已經培育出了21個藻類方面的國家水產新品種,包括海帶、紫菜、龍須菜、裙帶菜等等,已經涵蓋了我們目前所有的主要藻類養殖類型�!�

        據介紹,本次漁博會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面積4.2萬平方米,設置8大展區共計1950個展位,吸引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的企業參展,預計參會專業采購商超2.5萬名。

        愈發豐富的水產菜單

        作為世界漁業大國里首個實現養殖產量超過捕撈業的國家,我國宜漁水域面積廣闊,疊加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百姓的餐桌上美味魚蝦逐漸豐富。

        在國內展區天馬科技集團展位,數百條靈動的鰻魚在巨大的透明魚缸內肆意暢游,不時濺起水花。如今,鰻魚已是“游入”尋常百姓家的日常好食材,不少現場觀眾紛紛選購心儀的活鰻帶回家烹飪。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河鰻淡水養殖,歷經50多年的發展,已成長為世界鰻業發展的中心,無論是養殖技術、養殖品種,還是養殖規模,都向綠色生態可持續升級�!睋祚R科技集團董事長陳慶堂介紹,目前中國每年活鰻出魚量占全球的70%-80%。

        2024年5月8日,養殖戶在福建寧德三都澳白基灣漁排挑選大黃魚。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在漁博會現場,福建大黃魚深受吃魚者們喜愛。對比過去的養殖模式,深遠海養殖的大黃魚肉質口感、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伴}投1號”“乾動1號”“定海灣1號”等深遠海養殖平臺為海洋牧場的發展增添新動能,工作人員通過水下的監控系統可以隨時監測海水pH值等數據,觀察魚群生長情況。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養殖產量占比達81.9%,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

        向深海探尋更多增量

        據統計,海洋每年生產1350億噸有機物,可以提供30億噸水產品,可供300億人食用。海洋如此廣闊,漁業要走科技創新之路、向深海發展,才能不斷創造新的增量。

        向深海發展是“引進來”。在漁博會現場,印尼參展商Clara Alverina表示:“我們是第一次來福州的漁博會參展,想借這個機會了解并接觸一下中國的市場和客商,之前對設立在福州福清的中印尼‘兩國雙園’有一些粗淺的了解,這次也想看看有沒有機會進一步了解更多關于這個產業園區的合作項目、合作模式等等�!�

        向深海發展是“走出去”。在剛剛結束的2024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上,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產耀東表示,深圳將以漁博會為契機,大力實施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國際金槍魚交易平臺、現代化海洋牧場等重點項目,加快推動深圳現代漁業(種業)創新園、10萬噸級深遠海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等標桿工程,高標準建設藍色種業高地和“藍色糧倉”。

        向深海發展也不止養魚。在煙臺四十里灣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漁業養殖與海洋旅游相結合,開創了“藍色糧倉+藍色文旅”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在國內首次將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閑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臺。(文/高暢、蔣巧玲、劉豐)

      • 相關閱讀
      • 神禾塬上覆隴黃——陜西“三夏”全面展開

          6月1日,收割機在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塬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進行作業(無人機照片)。   眼下,陜西“三夏”麥收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展開。記者從陜西省農業部門了解到,2024年陜西全省小麥種植面積超1400萬畝...

        時間:06-02
      • 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首個站房正式啟用

          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涪陵車務段獲悉,6月1日,隨著首批近百名旅客從黔江站(新站房)乘坐K202次列車前往重慶,標志著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以下簡稱“渝湘高鐵重黔段”)首個站房正式投用。   圖為...

        時間:06-02
      • 西藏拉薩出臺8條政策 包括購房購車補貼等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6月1日公布8條促經濟惠民生助企業政策,其中明確,將提高青稞商品化率,向企業或合作社一次性出售200斤及以上自產青稞原糧的農戶,給予每斤0.3元(人民幣,下同)的補貼。個人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給...

        時間:06-02
      •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加速綠色變革

          中國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的50%以上、化纖產量占世界比重的70%以上……作為全球紡織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在積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業內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綠色轉型已走入關鍵攻堅...

        時間:06-02
      • 貿易便利化措施推動江蘇外貿展現新機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1至4月,外貿大省江蘇實現進出口值1.76萬億元人民幣,創該省外貿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9.3%,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7%。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一系列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實施,助力江蘇外...

        時間:06-02
      • 業內探索以創新研發提升數據邊際價值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焦磊、實習生張泊洋)當前,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數據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數據使用效率不斷提升,數據要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保...

        時間:06-02
      • 開放提速 創新潮涌——來自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的觀察

          “感覺大家都在鉚足了勁搞創新�!闭诤祥L沙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來自安徽的參展商尹路星說,這是他這次來參會的最大感受。   “創新”也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   5...

        時間:06-02
      • 成功著陸!嫦娥六號將開始世界首次月背“挖寶”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宋晨、徐鵬航)這是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性時刻!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即將“蟾宮挖寶”。...

        時間:06-02
      • C919首個跨境商業包機飛抵上海

          6月1日,由C919執飛的MU7192航班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日16時許,由中國東方航空公司C919國產大飛機執飛的MU7192航班,自香港特區飛抵上海,順利降落在虹橋機場,機上承運了從香港前往上...

        時間:06-02
      • 4條高鐵票價為何調整?——鐵路專家談市場化票價機制“有升有降”

          6月15日起,京廣高鐵武廣段、杭深鐵路杭甬段和滬昆高鐵滬杭段、杭長段4條高鐵上運行的時速3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列車,由原來的固定、單一票價機制優化調整為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票價機制,相關列車車票于6...

        時間:06-0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