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紛紛更新引才、落戶政策,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今年4月,廈門緊抓春招、夏招“黃金期”,首次提出對未在廈門就業的畢業生提供住宿幫助。畢業三年內來廈求職見習的畢業生、來廈實習的在校大學生,皆可申請長達12個月的免費住宿。
杭州則直接提高對應屆畢業生的補貼標準,同時將補貼范圍進一步拓展至非全日制研究生群體。根據申請指南,該補貼不限戶籍,滿足條件的應屆畢業生,可按本科1萬元、碩士5萬元、博士10萬元的標準申請就業生活補貼。
“各地持續優化‘引才’政策,根本動力在于以人口的持續增長,保障產業競爭力和城市活力�!敝袊鞘泻托〕擎偢母锇l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鮑家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從人口、人才等政策入手,持續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綜合施策。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已有5000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2023年底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3%。
結合各地情況,目前,我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的落戶限制基本取消,300萬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正有序放寬;東部地區除個別超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區除個別省會(首府)城市以外,全面放寬放開了落戶限制。
例如,5月以來,部分地區已將住房與落戶、引才政策相結合,放寬落地門檻。其中,合肥宣布在本地施行“一人購房,全家落戶”政策;杭州雖未直接提出“購房落戶”政策,但也大幅提高了自有產權住房對積分落戶的賦分權重;而沈陽則向前“邁出一大步”,提出在沈陽租房、務工、就學即可落戶。
事實上,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不斷提升“引才”支持力度,不僅是各地順應樓市供需變化的動態調整,也有各地對產業結構、市場活力等事關城市戰略競爭的長遠考量。
“優化城市落戶政策、降低落戶門檻符合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也是新型城鎮化政策的重點之一�!敝袊鞘泻托〕擎偢母锇l展中心城市網絡部副主任張惠強表示,從實際看,人才流動往往會帶動技術、資金、信息等多要素流動,持續“引才”成為各地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鮑家偉表示,從全國層面看,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領域長期面臨人才緊缺情況。隨著地方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AI、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也將持續創造熱需崗位。
面對各領域人才缺口,如何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考驗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施政智慧。
對此,今年4月,重慶市提出對市內外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到重慶市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緊缺崗位就業、并參保1年以上的,按每人6000元標準給予就業補貼。圍繞產業緊缺用工需求,當地也將在見習崗位、招聘平臺、住房保障、職業培訓等方面提供相應支持。
此外,湖南省發布先進制造業崗位需求,通過線上線下多平臺精準對接企業、人才需求,引導更多青年英才向先進制造業等重點行業聚集流動;天津市通過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搭建平臺,幫助更多畢業生到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就業。
張惠強表示,人與產互為前提。未來,各地仍需優化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政策,在基礎服務、稅收優惠、住房補貼、子女教育、人才培訓體系等方面著手,持續以良好的用才、留才環境,在融合中幫助各類人才實現個人與產業、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