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理財周報做《財務機要》的大型特刊,我認為這實在是很好的一個策劃。作為一個老投資人,我深知財務報表分析對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當然,財務報表分析無疑是一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過這不意味著這項工程只有高深莫測的專家才能搞,凡夫俗子學上兩三門獨門絕技,也基本上大有裨益了。
這里我就簡單講講我和我的朋友們在投資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些分析手法,實踐證明,還是非常有效的。
根據5個行情階段看不同的報表
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
很多人搞價值投資,鉆研財務報表,常常進入傻看階段,唯報表是投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財務報表。
殊不知,資本市場不是財務報表決定的,或者說很多人沒有理解到資本市場的不同階段對財務報表的不同影響和不同需求。
我的理念就是,在一個周期性的大行情中,行情底部期看硬資產,行情發展期看收入,行情高潮期看利潤,行情癲狂期看軟資產,行情崩潰期看現金。
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人判斷熊市到底使用何種技術圖形,我常用的就是,判斷有多少好股票價格低于凈資產,最好是低于扣除應收賬款之后的凈資產。本輪1700點左右,我之所以敢于判斷市場到底,就是因為像寶鋼這樣的股票都破凈,而且破凈的好股票集體拒絕下跌,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在這個階段,就要看誰的資產硬,被低估得厲害,股價低。這一定是價值糾偏的先頭部隊。
在行情發展期,常常也是經濟面上升期,這個時候的估值系統是擴張性的,也就是說收入攀比型,看誰在新的經濟周期地盤圈得大圈得快。這個時候就是要看收入變化,分析的時候我也更多使用毛利率這些指標來研究一家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到了行情高潮期,也就是一輪經濟周期的模式已經到了一個平臺上,擴張性的模式會遇到天花板,這個時候是行業開始內部變局的時候,考驗的是一家公司的績效管理能力,就是看你這個公司能不能把收入轉化為利潤。所以這個時候凈利率、費用率是非常重要的觀察窗口。
到了行情癲狂階段,其實是一個題材挖掘階段,這個時候看的是一家公司的隱形資產,我命名為軟資產。比如參股金融、其他股權投資,比如行業整合地位等等,只有這些東西才能帶來想象力,但也正是這些東西會毀壞價值系統,比如美國次貸危機部分原因就是公允價值的衡量出了大泡沫。
再到行情崩潰期,毫無疑問,現金為王,這個誰都知道了,這個時候不要去想成長性、擴張性,活下來是最大的命題。你需要從財務報表去看一家公司的周轉能力、變現能力、償債能力。所以要從前期看利潤表轉換到看現金流量表來。
注重“兩高兩低”
上面是5個階段的不同財務分析傾向。實際上,大多數微觀的投資境遇下,我們還要集中去研究公司的整體經營能力,這個就是我曾經說過并且有效利用的“兩高兩低”法。
歷史表明,總是那些表現得穩健甚至內斂的公司才能脫穎而出,他們的特征集中的表現在“兩高兩低”。簡單來說就是主營業務收入高、毛利率高、管理成本低、三項費用費率低。這四個指標分別對應了一個公司在兇險世道中的擴張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成本壓縮能力。
如果一家公司能持續3年這樣表現,說明這家公司在公司治理上還是優良的,一些質地優良的公司,應當具備這樣的素質。
大約5個月前我和理財周報以這個標準,篩選出48只“五星級股票”,現在回頭去看,基本都遠遠跑贏了市場。
注重現金流分析
這個問題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發現我們去研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時候都有很多的指標,但是去分析現金流量表可用的指標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