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畢業,就會因為就業問題犯愁不已。這是絕大多數大學生們不得不面臨的現實。于是,他們不得不像趕場一樣跑一場場的招聘會,他們不得不動用父輩的人脈資源“拼爹”。
面對大學生就業這個越來越被社會高度關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咸陽市以扶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為突破口,傾情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走出了一條引領回鄉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路子。
從牽線找工作到扶持創業的轉變
從單純的幫大學生找工作,到扶持大學生創業,咸陽市摸索出了一套引領回鄉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路子。
他們成立了咸陽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建成大學生創業培訓示范基地,每月培訓3次。資料顯示,去年以來共征集創業項目254個,扶持畢業生自主創業1436人,創業培訓5315人,帶動就業4839人。
他們創建全省首家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是一大亮點�;貫�10家大學生創業實體提供辦公場所,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實體,除享受國家相關政策和陜西省創業基金的扶持外,還可免費在基地進行兩年項目孵化培育,并由市人才中心免費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戶口遷移等多項服務。已入駐的10個由大學生領辦的企業,到今年6月已全部孵化成功,公司業務涉及幼兒教育、種子研發、種植、養殖和 IT 等,不僅吸納273名大學生就業,還給950多名城鄉富余勞力提供了工作崗位。
去年7月至9月,該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針對咸陽市從事高科技養殖、生態種植的創業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成立了武功大學生清水蓮菜種植項目、永壽景泰藍工藝畫制作大學生創業項目、旬邑現代農業養殖大學生項目和渭研作物科學研發大學生創業項目等四個特色市級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基地,為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創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他們在政策和貸款方面大力扶持,僅去年,該市共發放大學生小額擔保貸款1330人共計8340萬元;今年上半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98人共計4038萬元,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266人,創業培訓1124人,帶動大學生就業1738人。他們在全市確定就業見習單位401家,征集就業見習崗位2800個,確定42個單位為回咸大學生的就業見習基地,并堅持做到每周對見習單位進行一次回訪調查,每半月對見習畢業生進行一次情況抽查摸底,每月對全市見習單位情況進行一次分析匯總。目前,全市已建立就業見習基地58家,全市就業見習畢業生達到5092人,就業見習留用率在全省第一。
他們還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建立健全人才資源數據庫和網絡人才招聘系統,實現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相結合。通過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活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服務平臺。去年以來,共有2600余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就業崗位27800多個,共舉辦各類人才招聘會324次,接待用人單位14353家,求職高校畢業生3.4萬余人次,簽訂就業意向8600多人。
這一系列活動,為大學生創業前的實戰經驗積累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馬建煒局長對就業服務機構有這樣的要求,他說:大學生素質高,思想觀念新,具備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創業能力,扶持好大學生創業,充分體現了落實積極就業的政策和就業優先的戰略。鼓勵大學生創業主要是要引導、扶持他們腳踏實地的創業,加強跟蹤問效服務,要防止大學生眼高手低,經不起市場的考驗,要鼓勵,要加油,要讓他們保持創業光榮、創業成功更光榮的良好精神面貌。
從一名女大學生到公司董事長
和眾多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一樣,寇小燕從農村走進城市,從一名大學生成為西安都市里的一名白領。
而與眾多大學生不同的是,在都市里摸爬滾打了七年之后,她卻毅然決然地回到旬邑老家二次創業,成為了一個農村“女豬倌”。
也正是在回鄉創業最累最迷茫的時候,她得到了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傾情支持,在專家導師團指點迷津及小額擔保貸款的資金支持下,2009年2月,寇小燕的陜西卓越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此后,她的企業以創新生豬養殖技術為突破口,使公司的經濟效益大幅提升,隨之豬場建設也由規�;虍a業化轉型升級,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今年,她與旬邑縣簽約2000頭PIC祖代種豬養殖建設項目,年提供PIC父母代種豬4萬頭,可實現生豬產值1.2億元。
這期間,她先后免費向豬場周邊村子的120多位農村婦女提供豬崽,幫助她們建成規范豬舍,吸納她們加入養豬的行列,帶領她們創業致富。幾年來,全縣經過她幫扶的養豬戶達200多戶。與此同時,她的公司還先后招聘大中專畢業生65人,安置下崗職工33人,返鄉務工青年40人,她個人也被授予陜西省“巾幗創業先鋒”、咸陽市“青年創業能手”稱號,還榮獲了全國人社部創業先進個人殊榮。
在咸陽,不僅僅是大學生寇小燕在自主創業,西南農業大學畢業生葛鵬輝的生態養殖、廈門大學畢業生鄭鐸的農作物種子研發、武功大學畢業生韓煜的清水蓮菜種植、禮泉回國留學生雒林的高科技養殖等等,正成為引領著咸陽市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標桿。(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