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行業發展有“道”
茶文化和酒文化在我國已經沉淀千年,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茶酒有道”,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國人品茶喝酒也越來越“講究”。在前幾年,我國的茶酒行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是一個茶酒大國但又是個品牌小國。國內的茶酒品牌雖多,但零散分散,缺乏統一標準,這已經成為茶酒行業發展的一塊“絆腳石”。
而去年以來,中央提倡節儉之風,限制“三公”消費,再加上此前的“塑化劑”風波及農藥殘留等安全事件,更是讓茶酒行業發展遭遇“寒流”。行業發展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已經成為了國內大小企業的最需解決的問題。而在日前由深圳市貿促委和深圳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3中國(深圳)國際名酒·名茶博覽會,即第2屆深港澳國際名酒展和第6屆中國(深圳)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上,各方專家、行業領袖齊聚深圳,共同為茶酒行業“尋道”。
酒產業突圍需精準化的品牌定位
我國的白酒產業近年來可謂飽受沖擊。“勾兌門”、“塑化劑風波”讓我國的白酒行業成為了“話題中心”,而“限酒令”一出,更是讓我國的不少白酒企業陷入困境。不僅如此,酒產業發展也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西鳳酒副董事長賈智勇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酒企是看哪種酒好賣,就一擁而上做哪一種酒,根本沒有差異化,大家都走同一條路的結果是消費者分不清你我,最終限制了行業發展。
面對這樣的狀況,北大國際副院長張黎在中國茶酒行業領袖高峰論壇提出,想要在目前的市場上殺出一條發展之路,企業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他說:“小眾市場和大眾市場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品酒和喝酒的區別,這是兩個細分的市場。如果走小眾的市場,酒可以變成奢侈品;如果強調大眾,就走標準化的路。”
瀘州老窖董事長張良也表示,酒類的大眾消費和小眾消費并不矛盾。他介紹,瀘州老窖的品類非常多,有老百姓喝的起的酒,也有賣數十萬元一支的“奢侈品”酒。他對記者說:“我不回避奢侈品三個字,因為消費是要分等級的,未來瀘州老窖 1573的發展方向就是奢侈品。但是我們也有針對大眾消費的酒品,能夠滿足老百姓喝酒的需求。”
茶行業亟須整合規范發展
相比于酒產業,剛剛過千億的茶產業可以算作是個“后起之秀”。據了解,我國的茶葉行業持續了20年的發展,而伴隨著社會的認可度、普遍性不斷提升,這樣的發展還將繼續。但目前,我國的茶行業還沒有實現工業化的過程,許多茶企質量良莠不齊,且非常零散,加之行業缺乏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這已經阻礙了茶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瑞告訴記者: “現在我國有八千萬的茶農,上萬家的茶葉企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小成本的夫妻店,再加上茶行業沒有形成標準化、制度化、體制化,大家都擔心喝茶的質量是否統一。”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進行全面的產業整合必須要被提上日程。北大匯豐商學院副院長魏煒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茶酒行業領袖高峰論壇上指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出現大規模的產業整合,直到這個行業剩下少數巨頭占據整個市場的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的份額。目前我國的茶產業目前處于產業整合的初期,而在2020年或者2025年,這種產業整合就將初步完成。”
張黎認為,這種產業整合不會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一波一波的。很有可能從零售商開始,市場份額開始逐步集中,然后逐步制定出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讓茶葉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都能夠有章可循,讓行業更加規范。(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