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益茶業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華毅分析,普洱茶有可藏可存的特性,這將消減今年春茶減產的影響。普洱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在流通環節里一直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存量,這部分存量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即便今年普洱茶的產量大幅下降,這部分茶也能滿足目前市場對普洱茶的需求,不至于鬧“茶荒”。
據介紹,大益茶業集團已經建立了萬噸級的原料儲備,對不同年份的原料都有充足的儲備,“充足的原料儲備,使得大益能夠從容應對這次旱情,不會有太大的原料壓力。”華毅說。同樣,記者了解到,在去年投入普洱茶行業的天津天士力集團儲備的普洱茶原料也足夠三年之用。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干旱不會造成市場嚴重的供需失衡,市場的基本面仍將是穩定。當前春茶價格一定幅度的上漲是合理的,畢竟有減產及成本上升等因素,但希望普洱茶價格旱地拔蔥式的增長,在當前普洱茶市場規范、穩步和有序的發展基調下,明顯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抱著“炒一把就走”的投機心態,則更不可取。
重返“飲品”的樸實
當“炒作”“天價”不再是目標,普洱茶重回了健康飲品的樸實。“前幾年的‘茶博會’,大家不斷炒作‘天價普洱’概念,茶商相互攀比誰的茶貴,但今年顯得很務實,很多廠家都推出了普洱茶新產品及衍生產品,在普洱茶的科技含量和方便使用上有了很大提升。”普洱茶“迷”謝先生不無感慨地說。
云南省茶葉產業辦公室相關人士說,前幾年大家炒作普洱茶,將其當做投資、投機的工具,這背離了普洱茶的本質,2007年市場急轉直下后,普洱茶行業開始探索自我救贖之道,普洱茶也逐漸回歸到飲品的內涵上來了。
2008年底,普洱茶國家標準發布,明確了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2009年6月,《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專家普遍認為,普洱茶地理標志國家標準的實施,對保證普洱茶品質,對處于低迷的普洱茶市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記者在“茶博會”上看到,除了傳統的茶磚、茶餅、茶坨這“老三樣”外,普洱茶衍生產品,尤其是普洱茶快銷產品,包括茶膏、茶精、茶粉、茶珍等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只有符合現代人方便、健康、時尚消費習慣,普洱茶才能走得更遠。”這逐漸成了當前普洱茶業內人士的共識。云南省副省長孔垂柱說,我們圍繞“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新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2009年普洱茶銷售量同比增長了20%,出口也大幅增加。
褪去神話里的光芒,走上以“健康”“便捷”為依托的發展之路,普洱茶在經過兩年市場低迷的洗禮后,實現了涅槃重生。(記者趙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