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紅樓夢》73萬字、《三國演義》80萬字、《西游記》86萬字、《水滸傳》96萬字,而資陽一位詩人,30年寫出了7.8萬行的詩歌,字數達到100萬,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都多。去年6月,資陽市雁江區人劉仲的長河敘事詩《在河之洲》出版后,在四川文學界引起了震動。
昨日(23日),《在河之洲》詩歌研討會在資陽舉行,四川省作協相關負責人郭中朝說,這首詩是目前中國最長個人創作單體詩,劉仲為藝術奉獻的精神值得提倡。
單體詩出書 重約5斤
昨日下午,走進劉仲家,他家客廳擺著3排近2米高的書架,每一格都裝滿了書。他從箱子拿出自己的手稿,20來本碼了近40厘米高。劉仲說,10多本手稿,最終出版成一本書,16開、近1000頁、厚達5厘米,用了最輕的紙,“這首詩仍有5斤重!”
劉仲說,這是一首敘事詩,共11卷,描述了5代人的悲歡離合,涉及幾百個人物,并對川中丘陵地區100年的社會生活進行了藝術重構。“目前已出版現代詩歌中,我的是最長一首。”
1979年,喜歡寫詩的劉仲,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定以自己家族為原型,寫一首3萬行的長詩。2006年,詩歌定稿后,劉仲自己也嚇了一條,居然有7.8萬行。
丈夫贊妻“天庭之光”
劉仲說,走上詩歌道路,要感謝自己的外祖父。外祖父是晚清秀才,國學功底深厚,從劉仲會說話起,便教他背唐詩。
1972年,初中畢業后,劉仲下鄉在農村生活了6年。1977年,回到伍隍鎮,他開始一邊寫詩,一邊維持一家生計,他當過裝卸工、搬運工、油漆工、家具廠老板。
愛好寫詩的劉仲,在經歷多次挫折后,一度時間歇業在家,一門心思寫詩。妻子吳瓊芝便成了一家的支柱。在詩歌的后記中,劉仲稱妻子的付出是“照耀詩人生命的天庭之光”。
“真正的詩人,應該為理想獻身。”昨日,受糖尿病困擾的劉仲說,自己對以前所做的一切都不后悔,唯一后悔的是,“寫詩愛上喝酒,毀了自己的身體。”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