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動態新聞

      科研人員“復原”新疆古長城

      科研人員“復原”新疆古長城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16日電 (記者劉杰)“漢代長城資源”“唐代長城資源南線”“唐代長城資源北線”……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工作人員利用科技手段,將200多座古烽燧、戍堡連成了一條條長城資源分布線,復原出新疆古代長城“樣貌”,通過這一立體空間數字模型還可看出絲綢古道及其分支的具體走向。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于麗君介紹,科研人員利用地形數據、高分辨率遙感數據,采用攝影測量三維建模、虛擬現實與仿真等技術,已經實現新疆境內200多處烽燧、戍堡、長城遺址點的復原。通過空間數字模型不僅能清楚地看到每座長城遺跡的特征、面貌及其周圍地勢環境,還能看出部分長城在新疆境內的走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李軍表示,過去,人們總以為新疆沒有長城,但其實從戰國時期到漢代,根據地理位置的戰略作用及環境,人們已經開始修建呈點狀、片狀分布的烽燧、戍堡、驛站等,它們是內地長城的延續,起著保衛邊疆和絲綢之路暢通的作用。

        李軍說,新疆的長城資源印證了中原王朝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管理,長城遺跡沿著古絲綢之路沿線分布,曾起到傳遞信號、防御攻守、保持政令暢通、為絲路商旅提供食宿和保護等作用。對長城遺跡的復原,不僅能更加直觀地了解長城的分布,也為古絲綢之路及其分支的具體走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與內地長城不同,新疆境內的長城沒有全部用實體墻來修筑,而是在交通要道、關隘、河流沿岸等處,修建烽燧、戍堡等。新疆的長城遺跡多修筑于漢代、唐代和清代。目前,新疆境內經國家認定的長城共有212處。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