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秘史再現

      清代迷信多:第一次鴉片戰爭主將收集糞尿對敵

      第一次鴉片戰爭主將收集糞尿

        迷信,是指人對事物癡迷信任的狀態,人一旦迷信,就會喪失理智,做出種種乖張可笑的舉動。在歷史上,清末是特別迷信的時代,不僅民間各種奇談盛行,連統治者也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比如以務實著名的雍正皇帝,便“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于圓明園”,清代皇帝生辰八字不對外公布,以防“厭勝之術”,還會找一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兒童在雍和宮出家,作為“替僧”。此外,皇家建筑頗重風水,梁上往往收有經文,以鎮壓邪魔。但效果有限,比如天壇,傳說能防火,但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即發生火災,齋宮、寢宮被焚,光緒十五年(1889年)8月24日,祈年殿再遭雷擊焚毀,今天我們看到的祈年殿是光緒時重建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迷信,大臣更夸張。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扶乩術盛行,清軍主將楊芳、奕山、奕經、文蔚等溺于迷信,視軍事如兒戲。為對付洋槍洋炮,楊芳竟想出“以邪制邪”的戰術,收集大量糞尿,并筑星壇,結果貽誤戰機,損失慘重。

        最可笑的是奕經,到西湖關帝廟求簽,簽文有“虎頭人”語,以為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出兵能獲全勝。于是決定在1842年3月10日4時進攻。時浙江冬雪,不便作戰,加上奕經興師動眾選擇吉日,導致信息外泄,英軍知道后,設伏消滅清軍五六百人。為使“虎頭人”說應驗,奕經還讓士兵戴上虎皮帽,英人賓漢在《英軍在華作戰記》中頗感奇怪地記載道:“他們的帽子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們背后。”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兩廣總督葉名琛自信有法術護體,竟使出了“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絕招,結果被英軍擄走,客死于加爾各答。

        這種迷信思維甚至左右了后來清廷的建軍思路,比如成立“虎神營”,裝備了先進火器,取意為以虎驅羊(洋),以神克鬼,專門對付“洋鬼子”,雖然討了口彩,可實戰效果卻不佳。

        八旗是馬上得天下,歷代皇帝頗講求務實,1786年,“叫魂”迷信突然在中國南方爆發,乾隆皇帝高度重視,不斷發出諭旨指揮全國搜捕,其目的雖是為了穩定皇權,且造成了許多冤獄,但其中也不乏強調理性精神的含義�?蔀楹蔚搅饲迥�,迷信氛圍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許,唐代劉禹錫在《天論》中的說法值得深思:“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與怨不歸乎天;生乎亂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舉歸乎天,非天預乎人爾。”意思是,政治不清明,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迷信,而化解迷信的鑰匙,其實就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

        本文主要資料引自《北京地方志·故宮志》(中新網)

      • 相關閱讀
      • 浸透古代婦女血淚的三寸金蓮史 小腳系第三性器官

          纏足的目的在限制腳的成長,并把已成長的腳拗折彎曲,所以纏足的年齡自然是愈小愈好,愈小腳愈軟愈容易裹小,但是太早裹足,又怕它腳裹好了不會走路,也怕她年紀太小,無法忍痛�! ±p足 一般都在婦女會走路以后...

        時間:08-0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