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美文趣文

      抗戰后期的清油河

      2015-08-11 16:44:01 來源:金絲峽周報

       1-150P3101349103.jpg (660×418)

        徐乾霖

        清油河鎮有史以來就以其千年古鎮、歷史典故與清油八景而聞名遐邇。傳說五代后期,宋朝開國元勛鄭子明在此打油賣油為生,因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而遠近聞名,人們便將柳林河改名為‘清油河’。鄭子明在清油河打油期間,救了趙光胤并與之結拜為兄弟,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終身。千年以來,因鄭子明在此打油與宋太祖趙匡胤輾轉于茲土,流傳下了許多鮮活生動的歷史典故與文物古跡。

        清油河街邊不遠處,有一突出聳立的巖崖山嘴,人稱“犀牛角”,亦名“犀牛望月”,為清油八景之一。穿越巖崖下的里許石碥道路,便是美麗的河谷灣套。河套北邊是一彎平坦的塬地。塬當頭曾有一座三官古廟,廟門前和廟院中各有兩株參天古柏,四周植有竹木花草,十分肅穆幽靜。塬后居住著十多戶人家,院落茂林修竹,果實累累,莊前梯田層層,稻花飄香。這就是澗場村,也曾是抗戰后期第一戰區司令官湯恩伯的臨時行轅。

        兒時經常聽長輩們講述抗戰期間發生家鄉清油的一些事情,讓我從小就對家鄉的人文歷史充滿著神奇的感覺,后來有意收集了一些相關史料,知道了家鄉清油與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從史料記載和老人的講述中得知,民國33年(1944年)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頻頻失利,從日本本土到東南亞一帶的海上運輸線隨時有被盟軍切斷的可能。為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軍出動約50萬人,10萬匹戰馬,1萬多輛汽車,1500門大炮和250架飛機,于1944年4月中旬,集結六個師團、4個旅團、共6萬兵力分三路渡過黃河,進攻豫中,攻取中州后,主力蜂涌南下,攻陷許昌。5月下旬,日軍第12集團軍主力轉向西進,尋找國民黨第一戰區主力決戰,國民黨第31、第4集團軍撤往伏牛山。當時的日軍乘著豫中會戰勝利余威,分兩路向陜西方向進攻。一路從黃河南岸西進,直撲潼關而來;另一路向盧氏方向推進。陜西告急!

        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此時正在華山養病,得知日軍大兵壓境,急忙下山親率精銳第34集團軍東出潼關,在豫西靈寶、盧氏一帶山岳地區憑險布陣。此時的國民黨第一方面軍副司令湯恩伯已在伏牛山下調整好第31集團軍等部,向洛陽西南重鎮宜陽發起反攻。西進日軍前后方受到威脅,遂放棄進攻西安企圖,主力回洛陽,陜西危機解除。6月2日,第一戰區主力、第八戰區一部發起反擊,戰至中旬,將日軍逐至陜縣、洛寧、嵩縣、魯山一線,雙方對峙,會戰結束。

        “豫中戰役”歷時38天便結束了。國軍損兵折將達20萬之多,失城38座,河南省幾乎全部陷落日軍手里。為加強西安、陜南防衛,將日軍拒止于豫中,蔣介石特命陳誠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將第八戰區的陜南地區劃為一戰區,命胡宗南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設戰區長官部于西安。被撤職后待命于西峽口的湯恩伯,此時甚覺尷尬。遂于1944年7月帶著隨從與幕僚機關部隊離開西峽口,來到了豫陜交界處的陜西商南縣,駐扎于城關小學。此時的湯恩伯,雖系被撤職的敗軍之將,然仍屬蔣介石的嫡系高級將領。故此,新任縣長杜德霖不敢怠慢,于次日即在城隍廟(現糧食局址)召開了歡迎大會,繼又舉行盛宴招待,為其洗塵。

        當時,商南縣處于西安至豫西補給線與中轉站的重要位置,駐扎有商南指揮所主任郭寄嶠轄第27軍、第七后方醫院、彈儲庫與槍械所等,且來往調動部隊頻繁,雜亂擁擠。湯恩伯欲尋求一個比較安靜舒適的住所。在縣長杜德霖的推薦下,遂于8月19日農歷七月初一移駐清油河鎮的澗場。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