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房產家居 > 房產 > 房產資訊

      時評:抑制房價 地方政府應降低地價減少稅費

      2011-08-23 11:04:31 來源:

       �。ㄖ行戮W)最近兩年,政府打壓房價推出最重要的兩把“撒手锏”,一是大力建設公租房;二是推出“限購令”——不管是四大銀行暫停第三套房貸發放,還是諸如北京等地明文規定“每戶家庭只能新購一套商品房”,其目的只有一個:防止大批熱錢涌入樓市,將購房當作投資手段,推高房價。

        公租房建設緩慢,數量也有限,對于緩解公眾購房難、住房難問題,恐怕是杯水車薪。那么,限購令呢?筆者認為,那不是推高房價的主導因素。抑制房價,別太迷信“限購令”,否則或陷入樓價調控誤區。

        對此,不妨檢驗一下“限購令”在一線城市實施一段時間來的效果。國家統計局8月18日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僅有1個城市(三亞)的房價出現同比價格下降,同比漲幅在5.0%以上的城市有31個。而從2月份以來,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個數最多的時候也就3個。而這還不算“限購令”給消費者傳遞的錯誤信號:“限購令”讓部分消費者認為房價下降可期,固持幣待購,這在客觀上降低了樓市成交量,抑制了樓價的漲幅速度。

        實踐證明,過去的“限購令”對于抑制房價的作用不大。房價之所以高企的原因早已浮出水面,用專家的觀點概括,就是房價的構成因素有4個“1/4”:其中建安成本是1/4、土地成本是1/4、稅收是1/4以及開發商利潤是1/4。分析這些成本,我們不難發現,建安成本是固定的,開發商利潤不會出讓,假如土地價格和稅收不“擠水”,抑制房價只能是癡人說夢。

        就說土地價格,有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到1.5萬億元,相當于同期全國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6%左右。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到了4萬億。在有些縣市,土地出讓金占預算外財政收入比重已超過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所以,土地財政是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土地財政不除,房價如何下降?再如稅收。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萬志經過詳盡計算,一套房子,經過立項、建設、配套、銷售等環節,涉及的稅費高達62項。稅負如此高,房價焉能不高?

        抑制樓價要打“組合拳”,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要舍得“割肉”,比如,地方政府大幅降低地價,減少稅費,特別是剔除重復收取的稅費,從根本上為降低房價提供空間。但遺憾的是,無論哪一級政府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基本不涉及地價和稅費改革,而是動輒劍指房產商和消費者。豈不知,諸如“限購令”之類的樓市調控,很難從根本上降低房價。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