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房產家居 > 房產 > 房產資訊

      評論:如何封殺保障房牟利空間

      2012-09-04 10:50:34 來源:

        住建部日前完成了《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草稿的起草工作。在草稿中,“購置政府投資建設保障性住房須和政府‘按份’共有產權”成為剛性規定,據參與草稿討論的專家介紹,共有產權將最大限度地制約保障性住房的牟利空間。

        購置型保障住房主要包括兩限房和經適房。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經適房發揮了住房保障的積極作用,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一方面是大量低收入乃至中等收入家庭面臨住房困難,另一方面卻是本該用于住房保障的經適房成為投資、投機客名下的“恒產”。是以,雖然千呼萬喚的住房保障立法最終“降格”為《基本住房保障條例》,但其對保障房牟利的規制依然被寄予厚望。

        正如參與草稿討論的專家觀察到的,按照《民法》,在共有產權模式下,如果購置人有意出售保障房,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優先轉讓給共有產權人,從而實現了政府的優先回購權;二是向政府購買共有部分的產權來獲得完全產權。在地方政府對房屋價格的確定擁有操作空間的情勢下,如果操作得當,顯然會制約保障房交易環節的牟利空間。

        但是,由于目前兩限房和經適房往往是購置人的“恒產”,不僅僅存在保障房交易環節的牟利空間,還存在房屋保有環節的牟利空間,譬如轉借、轉租或者改變用途。而《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草稿重點壓制了交易環節的牟利空間,在遏制保有環節的牟利空間上卻力不從心。

        之所以不能遏制保障房保有環節的牟利空間,關鍵在于經適房等購置型保障住房退出機制不健全,過渡性的保障性住房變成了購置人的“恒產”�!痘咀》勘U蠗l例》草稿第42條規定,承購人轉讓保障性住房的,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在條例草稿中,只規定了購置人轉讓、出售保障房的條件,卻沒有涉及“按份”享有產權的地方政府“主動”購買購置人共有部分的產權。這種情勢下,保障房變成“恒產”的格局并沒有被打破。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共有產權是指: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既然購置人可以提議出售保障房,那么“按份”共有產權的地方政府也應該有權提議對房屋重新配售,以體現法律意義上的權、責、利對等。換句話說,“按份”享有產權的地方政府,需要對配售的保障房進行嚴格的年度審核,讓已經不符合購置型保障房配售條件的購置人退回保障房,以增加保障房的流動性,擴大住房保障面。

        杜絕在保障房上牟利,一方面靠立規,另一方面靠地方政府的從嚴審核和管理。當然,在保障房轉讓和重新配售中,保證購置人產權部分的增值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讓購置人理性退出保障房的前提要素之一。(京華時報)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