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十年聚焦民生經濟農業
共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400余次,內容涉及環保、公共安全等多方面
新京報訊 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本屆政府第234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據新華社消息,從2008年3月19日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共研究討論611個議題。記者粗略統計十年數據發現,兩屆政府共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400余次,內容涉及民生、環保、公共安全等近20個方面。梳理各年的議題內容,折射出政府的施政重點,同時展現出中國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軌跡。
亮點1
民生類議題受關注
400多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中,教育、醫療、社保、就業、食品安全等民生類議題,貫穿十年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始終,總數多達128個。例如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推進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務院常務會議至少研究部署了7次。
與此相對應的是,10年來,社保、收入等民生問題,取得了明顯進展。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九連漲”。
房市、土地管理方面議題,同樣貫穿10年,總數達20個。具體議題內容從2003年到2008年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到2010年的“遏制房價過快增長”,直至最近3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反映出十年來政府為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所作出的努力。
此外,“三農”方面議題也是各年的重點,總數多達51個,與此呼應,十年來,糧食實現“九連增”,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
亮點2
應對金融危機一天開兩次會
梳理最近5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顯示出本屆政府五年工作的主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據新華社報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當年11月5日,國務院曾破例一天兩次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其后40天內召開的5次常務會議,確定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其后各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每年還專題部署一次全局性的經濟體制改革議題。
基于此,僅用半年時間,我國就扭轉了經濟急速下滑局面。五年來,經濟一直保持9%以上的平均增長速度,國際經濟影響力顯著提升。
以此同時,五年來,增值稅轉型改革、燃油稅費改革、資源稅改革、民間投資改革等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亮點3
環保類議題翻番
2007年之前,各年度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環保方面的議題只有2至3個。但從2007年開始,這方面的議題內容逐漸增多,尤其是最近兩年,占比快速提升。例如前年,1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別討論解決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等10個方面的環保問題;去年的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分別專題探討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大氣污染等問題,并形成了“國標”《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本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再次鎖定與機動車污染息息相關的“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內容。(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