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房產家居 > 房產 > 房產資訊

      假房主冒領補償款后真房主出現 后者維權終勝訴

      2013-05-15 16:39:34 來源:

        房屋建設前期,房地產公司就房屋拆遷安置內容與被拆遷戶簽署協議,豈料在支付了搬遷獎勵、過渡費等費用后,房屋的真正主人出現了。真假房主令房地產公司頭痛不已,圍繞房屋的拆遷問題,不得不與“真房主”多次對簿公堂。昨日,記者獲悉,由于房地產公司在明確“真房主”身份后,仍拒絕辦理拆遷補償手續,七里河區法院一審判決:房地產公司賠償“真房主”各項損失共計190525.20元。

        領了補償款后真房主出現

        2011年,蘭州新天地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房地產公司”)在龔家灣建設保障性住房小區。根據前期摸底,在拆遷范圍內,位于龔家灣313號-315號家屬院后排第五套房屋(以下簡稱“涉案房屋”)的房主登記為蔡某。

        2011年6月14日,房地產公司與蔡某簽訂了《房屋拆遷安置協議》,約定蔡某將在該小區建成后,獲得建筑面積為85平方米的安置房屋,與此同時,蔡某拿到了搬遷獎勵、過渡補助費等費用。

        就在拆遷工作有序進行時,一位姓劉的男子來到房地產公司,聲稱自己才是涉案房屋的真正主人,與蔡某簽署的拆遷安置協議根本不能算數。

        蔡某的房子原來是借的

        一套房屋為何出現兩個主人,究竟誰真誰假?原來,劉某與蔡某早年均為蘭州糖酒供應站的職工。1988年,單位向職工分房時,劉某提出申請,糖酒供應站將本案涉案房屋分給其居住使用,但沒辦理登記等書面手續。1996年,劉某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同事蔡某托人從中協調,從劉某手中借來此套房屋居住。所以,當房地產公司進行拆遷摸底時,蔡某因居住在此,便被認定為房屋所有人,并與之簽署了相應的拆遷安置協議。

        2011年8月,劉某將蔡某和房地產公司告上法庭,他當庭提交的證明顯示,糖酒公司確于1998年將涉案房屋分配給劉某,蔡某從未分得房屋。憑此證明,法院判定劉某是該房屋的唯一權利人,宣布蔡某與房地產公司簽訂的《房屋拆遷安置協議》無效。

        房產公司推諉補償再成被告

        手拿判決結果,劉某要求房地產公司解決其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事宜。多次協商無果后,劉某再次將房地產公司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決房地產公司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

        七里河區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此前判決結果,已經確認了劉某是涉案房屋的權利人,房地產公司應對其進行補償。對此,法院一審判決:房地產公司賠償劉某共計190525.20元。(蘭州晚報)

      編輯:蘇春麗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