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現在大力建設保障房,很多小產權房其實起到了保障房的作用,全靠政府建保障房又缺乏財力支撐。農民集體土地上開發商品房,房價馬上就會降�,F在政策還是不敢放,不敢放的原因就是怕亂,但是亂是可以解決的。
農村宅基地改造不能強迫“上樓”
南都:現在很多地方也在搞農民的宅基地改造,讓農民上樓集中居住,這項政策還存在什么問題?
鄭振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設計的用意很好,可以保證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不減少,集約利用村莊用地;但也有缺陷,由于是政府主導,整村推進,連片拆建,而同一村中各家各戶因從事的職業、收入水平、現有房屋質量和未來生活打算都不同,對拆遷改造、住房需求和安置方式的意見也不同。如果強拆強建,難免會損害部分農民的利益。也沒有解決農村轉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機制問題,在城鄉兩棲的農民工仍然要在新村中分房,將來會造成“空心樓”。
這項政策推開時正值地方城市建設高潮,建設用地指標緊缺,地方政府為了多得指標多賣地,便擅自擴大試點范圍,大規模拆并村莊,強迫農民“上樓”,部分農民“上樓致貧”,種種亂象使城鄉掛鉤政策異化為一場“圈占宅基地”的運動。
后來城鄉建設增減掛鉤工作嚴格限定在試點范圍內,并將周轉指標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一管理,剎住了種種亂象,但沒有糾正這項政策的制度缺陷,沒有改變政府主導、護士農民利益的問題。村莊要不要整理,農民要不要“上樓”,是農民自己的事,應由農民自主決定。
集體土地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屬于農民集體,其出讓金應歸農民集體所得而沒有理由上交國家,將所謂“小產權房”納入城鄉統一的房地產市場,作為國有土地保障房的有益補充。
農民集體土地上開發商品房,房價馬上就會降�,F在政策還是不敢放,不敢放的原因就是怕亂,但是亂是可以解決的。(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