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上半年全國房企銷售排行榜來看,榜首企業業績依然處于快速擴張的狀態,以銷售額830億元位居榜首的萬科地產[簡介 最新動態]同比去年同期業績上漲了36%,而位居榜眼的綠地集團[簡介 最新動態]成交金額也同比上漲了45%。
自2009年12月份,中國政府首次進行樓市調控以來,政策已經經歷了五次升級,分別是2010年1月的“國十一條”、4月的“國十條”、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國八條”,以及今年2月的“國五條”。四年多的漫長調控之后,中國房地產價值與GDP之比已經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今年6月,一些城市樓市銷售進入井噴:江蘇如東的碧桂園[簡介 最新動態]項目開盤當天3小時銷售700套,大連御龍海灣開盤銷售額突破3億元,云南麗江的金茂·雪山語項目更是開盤半小時內全部推售產品即告售罄。
7月20日,位于北京大興黃村的一個項目,開盤1462套房源當日售罄,認購金額達近38億元。同一周新入市的6個項目中,“日光盤”占比高達三分之二。同一個月,六環附近開盤時十多個項目,每平方米均價已經超過2萬元。在北京房山,同一個項目的同樣戶型,前后兩期的開盤價格相差最多的能達到數十萬,漲幅超過25%,房價的實際漲幅遠超過官方統計數字。
在過去半年多,盡管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房價增速相對更快,房價收入比持續攀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房價和成交量的漲幅仍位于全國前列。僅以7月為例,同比來看,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18.3%、廣州上漲17.4%、深圳上漲17%、上海上漲16.5%,遙遙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對于一線城市而言,限購、限貸、個稅20%等“國五條”政策已經執行了多年,在經歷了政策全面收緊的2011年之后,需求開始逐漸釋放,2012年在行業政策逐漸好轉的背景下,全年市場交易量全面回升。
高策顧問公司董事長李國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一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進而對人口的吸附能力較強,較大的人口規模帶來廣闊的市場容量。從市場供應角度來看,由于一線城市較高的人口密度,導致土地相對稀缺,人均占有土地居住面積在全國的排名普遍靠后,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打破。
調控新政懸念
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在下半年可能繼續存在。
盡管在限價令的壓制下房價不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但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的漲價項目將越來越多地出現,房價總體上漲的趨勢難以出現根本改變�?藸柸鹧芯恐行念A計,估計2013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量將增長10%左右,有望突破12億平方米。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中心總監何田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展望下半年乃至更長時間,宏觀環境趨穩有利于住房需求進一步釋放,整體量價仍處于上行通道,但不同城市分化可能加劇,一線城市及重點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壓力依然突出,供應充足的三、四線城市價格較為平穩。
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是否加碼也成為關注焦點。
6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這是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上臺以來第一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這樣級別的場合中,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做出公開表態。在房地產業內,李克強的這一表態,則被普遍視為利好消息。此前,李克強也曾提到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比如房產稅、土地出讓制度、戶籍制度改革以及新型城鎮化等等。因此,房地產業內的主流觀點判斷,未來的調控手段將趨于市場化和長效性。
在克爾瑞研究中心總經理孟音看來,由于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加之新一屆中央領導層逐漸表現出來“去行政化”的作風,下半年房地產進一步加碼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中心總監何田認為,隨著PMI指數近期回升,如果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減少,而房價上行壓力增大,中央政府也不排除會適時出臺相關政策。(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