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一直都有買房的計劃,遲遲未出手是期望調控會讓房價有所下降。”從08年開始,從事貿易工作的鄭先生就計劃著買房,然而,挑挑揀揀猶豫再三,最后買到了房子卻也付出很大的代價。
鄭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一直住的單位宿舍,房子雖然地段不錯,但是面積有些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感覺房子越來越不夠住。于是,08年初鄭先生便起了購房的念頭,開始四處看房。由于以前住的房子地段好,買菜、購物、送孩子上學都方便,所以鄭先生對未來新房子的期望值也很高,總覺得既然是花錢了,就得各方面都稱心如意。幾年間,市區的樓盤看了一個又一個,不是地點太遠了,周邊配套不齊全,就是戶型不合適,鄭先生總是遲遲不肯出手。
盡管鄭先生想要住的更舒心一些的想法沒有錯,可這兩三年市區的房價像搭上了“快車道”一樣,從每平方米5000多元節節攀升至9000多元甚至上萬,樓市的變化已超乎了人們的預期。眼看著房價不斷上漲,再不出手就買不起了,鄭先生有些坐不住,匆匆忙忙搶購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住房,總房價90多萬元,幾乎耗盡了全部積蓄。雖然房子買下了,但想起這些年千挑萬選,從便宜到貴的購房經歷,鄭先生心里還是五味雜陳、無限感慨。
甜:無心插柳卻買到“靚房”
說起市民王先生的購房經歷,真有點戲劇性。王先生在醫院工作,居住的房子也是醫院的宿舍,面積不算大,但足夠三口之家的需要。因此,住了10來年,王先生也沒有想過換房。直到08年初,王先生的親戚來濟南發展事業,需要在市區購買一套房子。王先生夫婦倆便陪著親戚四處逛樓盤,找二手房,一時間充當了購房者的角色。“當時,不少樓盤正在開發,像領秀城、陽光100、發祥巷之類的樓盤我們都去看過,二手房市場也有不少尚未交付使用的新樓盤。”在幫親戚挑選房屋的過程中,王先生無意間在一房產中介公司看上一套房子,地段、樓層、面積、采光等均符合他的預想。于是,王先生便與親戚一起購置了二環南路一套房產,成了名符其實的購房者。
回想起當初購房的經歷,王先生仍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要不是陪親戚看房,可能這輩子也想不到換個房子住。當時也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做出買房的決定。如今,王先生已經搬入新房子,一切都令他滿意。他所買的房子也因為這些年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從每平方米4000元飆升至9000元�;蛟S,正是這份沒有考慮太多的“沖動”,才讓王先生抓住了瞬間的商機,買到了令人稱羨的“靚房”。
苦:存款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
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幾十萬塊錢,昨天,可以買一套小面積的房子,今天卻只夠買廁所的,明天還能買到什么呢??不少80后年輕人有這種的感受。處在工作初期,這部分人群經濟能力較弱,而目前濟南房價過高、漲幅過快,他們深切地意識到自己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
劉孜宇,山東臨沂人,07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的他目前在一家銀行工作,工資在同齡人中算是中游偏上的。采訪過程中,劉孜宇表示目前是租住他人的房子,上班地點與租住地點相距不遠,步行就夠了,節省了不少交通費。談及對未來家的要求如何時,他打趣道:“只要有片瓦擋風雨,夠我和將來的老婆、孩子棲身就夠了。”
劉孜宇告訴記者,剛畢業的時候,他的理想是通過自己努力,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然而,盡管幾年的努力工作積攢了一些資本,但房價也在不斷攀升。提到自己買房的經歷,劉孜宇就不斷地嘆氣,“存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的增長速度。”劉孜宇說,雖說大家都說80后年輕、時尚、前衛,但是畢竟這買房子的錢不是個小數目,父母的積蓄,自己的積蓄,還有銀行的貸款……所以還是得三思而后行。“希望日后政府能在這方面推出更多合理的政策,為畢業生買房提供更多優惠與便利,使房子成為可能擁有的理想,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