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
口頭夸大贈送面積
案例:西彭70歲的老人李先生,買房時聽置業顧問介紹,看戶型圖有約12.5平方米的院館贈送�?墒呛灪贤瑫r,沒發現總平面測繪圖上“螞蟻小”的尺寸標示院館面積縮水了一半。
專家支招:雖然置業顧問口頭承諾及戶型銷售資料上都標明了贈送的面積,但這并不視作“要約”。因為戶型圖上還有這么一句:“本資料所有圖片及文字說明僅供參考,實際交付標準以規劃國土部門的批準文件及雙方簽署的買賣合同為準”。因此,建議購房要求與開發商簽附加協議約定清楚贈送的面積。
陷阱2
商業煙道串味居民樓
案例:江北華新街(小區網 論壇)光華觀府國際的業主王先生投訴,3號樓的居民在大廳、電梯或家中,不時能感受到樓下商業門面排出的刺鼻油煙。開發商承認是建設施工單位沒有按規范修建,還扣押了施工方的保證金。但1年多來開發商也一直沒整改,找物管解決也無濟于事。
專家支招:煙道屬于公共部分,在保修期內應由開發商整改。若超過保修期將動用大修基金整改。購房者是與開發商構建的合同關系,開發商不能以施工單位沒履行義務來抵消其應該對購房者履行的義務。開發商可以用原施工方的保證金找第三方整改。
陷阱3
套內實得均價誘惑你
案例:去年底,薛先生看上一套商品房,當時吸引他的原因是“套內實得單價5500元/平方米”的廣告。但實地考察才發現套內均價竟達8500元/平方米。原來,該套房子的贈送面積有五六十平方米。
專家支招:開發商標注的套內實得均價多少,看似便宜,其實把贈送面積都算在里面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時,購房者應關注贈送面積是否載入商品房買賣協議。若沒約定,則贈送面積可能成泡影。
陷阱4
贈送的地下室風險大
案例:陳先生在渝北買了一套疊拼別墅,獲贈了負一層地下室。原打算將地下室做影音室的,但后來發現不妥:雖然《使用說明書》和《質量保證書》上寫明“地下室防水滲漏保修5年”,但無采光、通風的地下室很容易損壞電器。地下室形同雞肋。
專家支招:保修期是按照接房時間起算的。贈送的地下室,是業主專有部分之下的非公共部分,屬個人受益,因此,若超過保修期出現滲漏等質量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往往不能通過業主大會決議動用大修基金維修,一般由業主自己買單。
陷阱5
車位配比嚴重不足
案例:陳女士2009年買下渝北寶圣大道某樓盤時,沒問清車位數量,但合同附件上開發商標明“本項目車位總數量配置符合政府規劃部門批復的規劃經濟技術指標的要求”�?傻人ツ甑捉臃繒r才發現,小區車位僅有170余個,而該小區有10棟高層,總戶數至少在2700戶以上。因此,車庫每天上演現實版“搶車位”。同時,小區內車輛亂停放現象嚴重。以致于小區車主間日�?诮�、摩擦不斷。
專家支招:按《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2年起報規的建設項目,“普通住宅車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積”應達到0.8的指標。業主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可以向規劃局投訴。因此對于私家車車主,在買房時一定要合理關注車位配比,把其當作購買與否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