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早在2004年,我國就有相關規定:沒有規范的家具使用說明書,原則上不能銷售�?蓪︖@個標榜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企業,其家具產品都能看到安裝說明,卻很少看到“使用說明”。
宜家方面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復中,否認了宜家產品即便賣一折也能賺錢�?墒�,宜家貼吧內,有關宜家“欺壓”代工廠商的言論依舊很多。
還有吧友對“長期緊密合作”的解釋是,“就是你必須即使在惡性競爭的情況下,即使在虧錢的情況下,也要是價格第一,否則宜家是不可能跟你說什么長期合作的。”
對宜家宗旨的解釋更是犀利:其不單是“為大多數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而且還是盡可能地自己多掙利潤,而供應商,那就是看想要什么了。如果想喝稀飯,勉強活著;如果想吃肉,宜家會把你那個稀飯碗都砸掉。
當然,這也很有可能是某些人的一面之詞,但其還是折射出了宜家與其代工商之間或多或少的矛盾與利益糾葛。
低價
在中國,宜家在其內部管理上雖然很“西化”,但派系斗爭嚴重,有些權力過于集中,跨部門執行的事兒時有發生,“一個部門的經理往往掌握著一個部門的生殺大權。”蘇坤坦言。
“有的,還搞小集體。”朱成介紹說,宜家某店,經理中有一個是從深圳派過去的,為了管理好商場,她就從隸屬部門調了自己的人。凡是她帶去的人,都有跨部門執行的權力。
宜家的職場還有一個特點——有想法的人待不長。
曾有宜家的設計師抱怨自己只是個“臭苦力”。所謂設計就是從內部網上拷貝圖片搬到展間里,沒有個人能力的展示,唯一的發揮就是把小產品盡量多地塞到展間里,越滿越好。也有PR抱怨自己只是給公關公司“打雜的”——宜家的很多活動是外包給公關公司的,而在活動的具體執行層面,PR們負責的只是“內部溝通”——確認幾點開電梯、幾點關電梯;召開新聞發布會期間賣場里不能有異常情況發生,不能有電鉆的聲音等。
“如果誰只想做個執行者,那么他適合在宜家工作。”蘇坤強調。
可在他看來,這些內部管理上的問題對宜家而言還不算“嚴重”,真正的問題是“產品質量”,而影響產品質量的原因是“宜家太追求低價了”。
“在過去的12年里,宜家一直在降價。這是宜家商業模式的核心部分,即持續削減價格。2000年以來,我們的累計降價幅度已超過60%。宜家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們LACK(拉克)桌的價格是120元�,F在的價格是39元。我們計劃進一步降價。我們降價的部分手段是降低供應鏈成本,主要通過在中國采購產品來做到這一點。宜家在全球的產品中有30%在中國制造,宜家在中國出售的產品中約有65%采購自中國。”相比較而言,宜家中國區總裁吉麗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這段話,可能更能說明宜家在中國的低價靠什么實現。
蘇坤認為,過分追求低價,其產品必須降低成本,家具降低成本的辦法只能從原材料入手。“宜家的產品設計很好,但必須常換常新,用不久。”
在新金融記者此前與宜家的幾次接觸中,宜家方面有非常清晰的認知——宜家不同于別的家居企業,與此同時,宜家方面還特別不希望媒體拿別的家居企業與宜家做對比。
對此,鄒明曉表示,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營銷方式主要是靠顧客來宣傳,而并非硬性的廣告宣傳,一直以來,宜家賴以傳播的主力是宜家目錄冊,2009年宜家新目錄冊全球總發行量為1.98億冊,共56個版本,27種語言。宜家還有一個獨特的策略,采用一體化品牌模式的品牌,即擁有品牌、設計及銷售渠道。2011年宜家在中國家居市場份額大約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