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健康 > 當代醫學

      20年內人類壽命延長6年“健康壽命”更應引關注

      2013-05-28 15:57:12 來源:

       健康可以長壽,但長壽不一定就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稱,全球人口的壽命比以往有了大幅度增加,從1990年的64歲增加到2011年的70歲,相當于在過去20年里,人們的預期壽命每天平均增加8小時,“人類的壽命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然而,近年來,一個比“預期壽命”更重要的壽命計算方法——“健康壽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只有健康壽命才能真正顯示出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年度世界衛生統計報告稱,2011年,全球人口在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為女性72歲,男性68歲。年齡到60歲后,男性預計可再活19年,女性預計可再活21年。

        為何人類預期壽命不斷提高?報告分析,一是過去10年里,兒童死亡率迅速下降。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在這方面得到有力改善,使這兩個國家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以來猛增了7年,拉升了全球人口預期壽命。二是發達國家的預期人口壽命以每10年增加2~2.5年的速度持續增長,且目前沒有放緩的跡象。自1990年以來,除朝鮮、南非、萊索托、津巴布韋和利比亞等國的預期壽命下降外,其余各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尤其日本、澳大利亞和瑞士等國,位列預期壽命排行榜前幾位。

        李建民指出,預期壽命只是單一的衡量指標,表示生存時間的長短,大家現在更應關注的是一個人的健康壽命有多長。所謂健康壽命,指一個人在多少歲前能夠做到身體健康、不疾病纏身。比如一個人能活到90歲,但60歲以后就不健康了,那么他的健康壽命只有60歲。因為從得病到死亡期間,人的工作、生活質量都很低。健康壽命能真正顯示出人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等,目前已成為衛生領域一個全新的衡量標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納和重視。2010年聯合國開發署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榜上,中國位列世界89位,其中健康壽命為66年,比發達國家普遍少了10年。

        如何提高居民健康壽命?很多國家都在探討最好的方法。李建民認為,運動是延長“健康壽命”的主要途徑,但國內很多人都是得病后才想到去健身鍛煉,屬于“被動鍛煉”。我們應該從年輕時就培養良好的健身習慣,養成主動鍛煉的意識。被譽為“長壽之國”的日本,為延長居民的健康壽命,2012年提出,建議成人將日均食鹽攝入量從2010年的10.6克減少至8克,日均蔬菜攝入量從282克提高至350克;在運動方面,建議男性日均步行9000步,女性8500步。(中新網)

      編輯:牛雪竹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