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產檢未檢出胎兒缺左腳”案終審維持原判 產檢醫院承擔20%賠償責任
九次產檢四次B超均未能檢出畸形,出生前7小時告知胎兒無左腳,醫院該承擔責任嗎?
24日上午,這個在家人悲喜交加中來到人世的1歲半男孩小志,正穿著矯形腳筒在佛山市中級法院審判法庭外蹣跚學步。法庭內,與他命運密切相關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終審判決剛剛宣讀完畢。佛山中院認為南海區法院判決南海婦幼保健院承擔20%的賠償責任并無不當,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宣判后,佛山中院當即通過官方微博公布了二審判決書。
審判長焦艷24日接受羊城晚報采訪,就該案的審理答疑解惑。
事件回放
2009年11月12日起,佛山南海孕婦曾某開始在南海區婦幼保健院“建卡”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至2010年4月12日生產為止,曾某一共在該保健院進行產前系統檢查九次。但是直到她臨產前,醫院才最終確診胎兒存在嚴重畸形,“左腳缺如”。七個小時后,小志降生。曾某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缺了腳的左腿!
小志出生三個月后,其父母認為由于醫院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致使孩子的健康權利受到嚴重侵害,即以小志的名義將南海區婦幼保健院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合計73萬余元。
在經歷了司法鑒定及三次開庭后,法院根據鑒定意見,認為小志的左腳缺如是自身發育所致,并非被告的過錯直接導致;被告存在醫療過錯行為,客觀上侵犯了原告曾某和容某在胎兒出生前的知情權和生育選擇權,判決南海區婦幼保健院承擔20%的賠償責任,給原告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三萬元,合計11.8萬元。一審宣判后,原告不服上訴。
庭審焦點
焦點1:醫院是否存在過錯?
未違反診療要求但存在未告知過錯
佛山中院審理認為,雖然南海婦幼保健院的醫療行為未違反相關醫療衛生部門規章及醫學診療常規要求,但其在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中未盡到應有的謹慎和關心,存在未切實履行注意義務和告知義務的過錯。
審判長焦艷表示,現行的《廣東省衛生廳產前診斷技術管理實施細則》相關配套文件附件2《產科超聲檢查技術指南(試行)》(下稱《指南》)是省產科超聲檢查應遵循的技術指南和�?菩詷藴�,是確定本案所涉的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學疹療要求的直接依據�!吨改稀妨忻髁顺晳敊z查出胎兒畸形的多種情形,而本案中的足部缺如不屬于應當檢查出的畸形范圍。
南海婦幼保健院在2010年1月11日對曾某的三維超聲檢查中,檢查到胎兒四肢的肱骨、尺橈骨、股骨、脛腓骨,并注意到“四肢遠端顯示欠理想”,在超聲報告中注意并提示“建議追蹤復查”,符合《指南》的要求。而南海婦幼保健院在2010年2月26日對曾某的常規產科中晚孕黑白超聲檢查中,檢查四肢認為“胎兒一側肢體因胎位因素顯示不清”,與《指南》中說明相符。
在此種情況下,南海婦幼保健院未對胎兒可能存在肢體遠端缺如的風險引起足夠的關注,未將胎兒可能存在的醫學風險及時告知患者,致使患者錯過了及時“追蹤復查”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的時機,存在未切實履行注意義務和告知義務的過錯。
焦點2:醫院應當承擔多少責任?
以“司法鑒定意見”為據判擔責20%
佛山中院認為,醫院診查義務的標準應與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相適應。超聲檢查是產前胎兒狀況的一種重要檢查手段,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下,不能檢查出所有的胎兒畸形。南海婦幼保健院實施的醫療行為未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只能在其未切實履行注意義務和告知義務的范圍內對損害后果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