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申和男友小嚴雖然感情很好,但相處總有不愉快的時候。比如小嚴出差回來,兩人相見時,小嚴會興高采烈地講一路上的新鮮事情,但說著說著,他就發現申申的目光開始轉向別處。申申覺得小嚴雖然人回來了,但心還在外面,他老在滔滔不絕地說外面發生的事情,可這與她有什么相干?然而,小嚴并不知道她的心思,每次申申的眼光開始散漫,或者把話題轉向別處的時候,小嚴都覺得,申申不關心自己,對他的話總是愛理不理。
其實,申申和小嚴彼此是相愛的,他們之間出現分歧和誤會,是因為兩人在用不同的方式來感受世界。
申申是感受型的,受到情感關注和重視對于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男友沒有給她足夠的情感關注,她就會覺得受到冷落。小嚴則是聽覺型的,覺得把一路上的經歷都與女友分享才是對女友愛的最好表達,女友也應該用專注的傾聽來表明她對小嚴的關注和愛。正是因為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感知方式不同,導致了他們之間出現誤會。
神經語言學對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進行了細致分析后發現:人們通過視、聽、味、嗅、觸這五種外感官收集外界的資料,然后,大腦會使用三種內感官對這些資料加以運用和處理。這三種內感官分別是內視覺、內聽覺、內感覺。內感官使我們能夠把對世界的認知有系統地儲存起來,令生活更有效率。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偏愛使用一種或者兩種內感官。
視覺型的人行動快捷,能同時兼顧幾件事,多用色彩圖畫和照片而少用文字,說話簡短,開門見山,要求環境清潔、整齊、著裝舒服、顏色協調等。
聽覺型的人對文字敏感,說話多,說話內容詳盡,繪聲繪色。工作時喜歡聽音樂,常有富于節奏感的身體語言。
感覺型的人舉止穩重、動作緩慢、不在乎好看或好聽,重視人際關系,喜歡被人關懷和尊重,注重感受。
一旦掌握了不同人的內感官的差異,并且利用恰當的方式來與對方磨合,就會對人際關系產生很大幫助。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你習慣于把工作埋頭做好,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地把自己的工作向領導匯報,那你顯然是視覺型的人。如果不巧你的老板是一個聽覺型的人,那他往往會對下屬做出的事情視而不見,卻很在乎下屬都向他匯報了什么。如果你了解了這些差異,就可以多向他做做口頭匯報。
生活中也是同樣道理。比如小嚴可以拉著申申的手或者擁抱她,來告訴對方他想她,然后再講自己的所見所聞。而申申在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之后,會通過專注地傾聽,積極回應小嚴的講述。這樣,兩人之間的感覺分歧就不會成為溝通的障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