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下午4點半,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北路校區大操場邊的樹叢,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的鋼琴教師金雷和兩名學生提著貓糧出現,很快,幾只各種顏色的貓就圍上來。金雷他們放下貓糧,隨后把一只大白貓放進了隨身帶來的籠子里——這只大白貓,將被他們送到附近的寵物商店做絕育手術,然后按照手術規定在金老師家中休養一周。
金老師帶來的學生,都是學校陽光小動物協會的成員。陽光小動物協會成立7年來,已經把100多只貓送去做絕育手術,連附近的寵物商店,都已經認識了金雷和她帶領的會員,只要他們帶著貓去,手術費就是對折。即便這樣,社團每年的經費依然入不敷出——這只大白貓的手術費,就是金老師從自己教學生彈鋼琴的收入中扣除的。
7年減少數百萬“貓口”
如果按照兩只成年貓7年中會幾何級地擁有40萬只后代計算,陽光小動物協會已經阻止了數百萬“貓口”的增長,當然也防止了更多流浪貓在野外悲慘生活�,F任會長、08級本科生孫亞雯認為,關注小動物的正常生活,尤其是讓那些流浪貓流浪狗有正常的生活,也是一種環境保護。
成立陽光小動物協會,在金雷看來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關注自然、關注自己以外的生命。在清華大學劉海洋傷熊事件,以及一系列大學生虐待動物事件發生之后成立的陽光小動物協會,最初只把視線集中在宣傳動物保護上。但是同學們漸漸發現,身邊被遺棄的動物越來越多。金老師和社團的同學們在關注這些流浪貓的過程中,發現貓的生育能力實在太強了——校園里的成年貓幾乎每三四個月就會懷孕,然后產下小貓,而小貓一年以后又開始產下新的小貓。如果任由流浪貓群體壯大,顯然對環境是一種破壞。于是,協會萌生了為貓做絕育手術的想法。
另類社團難獲社會資助
每次在校園里喂流浪貓時,經過的一些同學會很鄙夷地說:“愛心泛濫!”每當這時,孫亞雯和她身邊一些剛剛入會不久的同學都覺得有一點窘迫,但金雷老師卻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質疑。
金雷告訴記者,大多數學生最初加入協會,都是因為覺得小動物可愛。但他們后來發現,協會的工作是完全的付出,因為定期喂養、統計校園里和附近公園的流浪貓,到動物園和公園以及大學里去做宣傳,定期帶流浪貓去做絕育手術,都是要付出金錢和精力的。和學校其他社團不一樣的是,這些工作在學生就業時并不能獲得“加分”。
學校有關負責的老師解釋說,學校里的社團大約分三類,一類是娛樂性的,比如話劇、戲曲、武術、網球之類;一類是實用性的,比如英語社團、營銷協會等;第三類是和社會熱點密切相關的,比如關注民工子弟、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社會問題。其中第一類社團當然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第二、第三類社團往往能夠為學生就業考研時“添磚加瓦”,第三類社團甚至還能獲得社會的關注,得到資金上的支持。
而陽光小動物協會顯然不屬于這些社團中的任何一類,除了每位新會員的30元入會費,幾乎沒有其他的活動經費,也很少能夠得到資助”,協會負責人說得有點無奈。
另類社團受中學生追捧
陽光小動物協會雖然在大學社團中幾乎被忽略,但到華東師范大學二附中等著名中學做講座,卻每次都受到學生追捧,一些中學的生物社團甚至加入了小動物協會志愿者的行列。
記者獲悉,小動物保護協會到中學做講座,主要是希望培養中學生關愛生命的意識。因為對于學生來說,關愛生命不僅僅是關愛自己的生命,而是應該把自己融入到自然這個大家庭中。培養一個人的愛心,不妨先從培養愛護小動物開始。然而現在,愛護小動物的教育內容從小學就開始萎縮,到了中學和大學更是無影無蹤,乃至會出現高校學生虐待動物事件。協會會員們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