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環境指數以0到100計算,分為萎縮、復蘇、謹慎樂觀、樂觀、活躍共5級,而2010年上海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環境指數測得65,屬于 “謹慎樂觀 (50-69)”級別。世博集團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通過對滬上10所高校和246家外資企業的抽樣調查,昨天發布《2010年上海應屆生外資企業就業市場供需狀況調查》,顯示當下“招聘需求總數仍然有限,但呈現上升趨勢,就業信心開始恢復”。
值得“樂觀”的是,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崗位需求量正隨著人才供應量一起增長。今年,上海將有16.8萬大學生畢業,比去年增加1萬人,增長逾6%。這次調查顯示,84.55%的參與調查外企表示今年將招聘應屆畢業生,而去年同期調查中,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只有不到50%的外企有應屆生招聘計劃。同時,超過六成外企的應屆生招聘人數比去年有不同程度增長。
在薪資水平上,供方和需方的預期也基本取得一致。目前外企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月薪普遍集中在2000元至4000元,開出這一“價位”的公司占三分之二左右;而期望第一份工作取得“2000元至4000元”的應屆畢業生,也占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勞資雙方均有約44%選擇 “2000元至3000元”這一區間。
但上海外服招聘中心總經理徐忠認為,在當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應屆生不能過于樂觀,緊迫感亟待提高。仍需“謹慎”的是,大學生求職的“理想條件”與外企招聘的“現實要求”還有不匹配之處。調查表明,目前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應屆畢業生采取“廣撒網”的海投簡歷方式求職,缺乏針對性,成功率低。85.4%應屆畢業生更關注自身對工作的適應性,認為“專業是否對口無所謂”,只有不到12%的人“找專業對口的工作”。而在外企眼中,有61.7%的企業“一定要找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僅不到10%認為“專業是否對口無所謂”。
此外,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也有結構性矛盾。在學歷方面,外企更傾向于招聘本科生,其次是大專生,而碩士、博士研究生(論壇) 等其他學歷的傾向性較低,并非“學歷越高越受歡迎”。在此項調查所涉及的11個行業類別中,只有與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材相關的半導體行業對研究生的需求大于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