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已經通過小組面試,請于4月10日前來參加筆試……”3月18日,同濟大四生羅瑞收到一家房產公司的郵件。羅瑞覺得有些“想不通”:我確實是申請了這家公司的職位,但根本就沒有參加過小組面試,又何來通過之說?在時下大學生求職旺季來臨之時,類似羅瑞這樣莫名收到面試通知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有些幸運兒走了捷徑從而脫穎而出。
只不過是在網上投遞了一份簡歷,也沒參加過所謂的小組面試,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就收到了“晉級”通知?對于這份“驚喜”,羅瑞坦言:“自己還真的有些消化不良。不是說對自己本身的實力沒信心,而是對這個招聘流程有看不懂。”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類似羅瑞這樣雖然沒有參加面試卻直接收到了用人單位的筆試邀請的并不是個案,甚至是壓根兒沒投過簡歷的學生,也會收到用人單位的面試通知。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家培訓公司人力資源部任職多年的劉女士道出原委:“有時候,我們在篩選過程中會記下非常鐘情的一兩份簡歷,希望面試時能與他們切磋技藝。如果他們沒來面試,而我們又判斷這些人非常適合公司職位,往往會再給一次直接筆試或面試的機會。”據了解,這種幸運大都會落在名校、名專業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能享受或免筆試、或免小組面試的待遇,而直接進入“二面”。
一家外企的招聘主管表示,雖說公司每年招應屆生的崗位有限,但也是求賢若渴,所以會借助一些招聘機構甚至是獵頭推薦人選。
新聞延伸
“群面”讓部分“被面試者”叫苦不迭
“我明顯感覺如今的企業面試有貓膩,我年后參加了3場所謂的群面,但從頭到底根本沒什么發揮的余地,當然也不可能有"以后"。”說起自己的求職經歷,來自滬上一所二本院校的本科應屆畢業生仇海昕有些忿忿不平。在她看來,自己完全就是“被面試”了,“我一而再充當的無非就是群眾演員的角色,既然企業根本不中意我,又何必發通知給我,這不是浪費大家時間嘛!”
對于仇海昕所遭遇的“被面試”,在很多HR,乃至是職場老鳥看來,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這是面試這個形式本身所需要的。“很多公司都會安排群面環節,一方面是考察候選人的團隊合作意識,但更重要的是在差異性中尋找自己所要的。”一家醫藥企業的HR表示:“有時候我們比較中意的候選人可能有4個,他們的能力也不分伯仲,但崗位需求只有2名。這時一般就會采用群面,當然為了滿足人數需要,我們也會為一些備選者發送面試邀請。”這位HR坦言,從目的上可以說這些備選者是“被面試”了,“當然也會有意外發生,去年群面時就有一位備選者脫穎而出,而今他已經是大區經理助理了。”(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