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籌措資金11349萬元,排除危房校舍3.9萬平方米,新建校舍11.6萬平方米。投資640萬元,為全縣57所學校配備了計算機教室,為40所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為248所學校配備了衛星教學收視設備,所有完小以上學校接通了互聯網,遠程教育工程實現了全縣所有中小學全覆蓋,并于2007年順利通過省市聯合驗收�;I集資金3000多萬元,新建圖書實驗樓10幢,新建、改造實驗用房606間,裝配高標準中學理科實驗室76個,小學科學實驗室27個,職教實驗實習室34個,全縣初中理化生實驗、小學科技實驗演示實驗開出率均達到100%,分組實驗達到95%以上。2008年,中小學普及實驗教學順利通過省上驗收。投入5000多萬元,硬化道路、鋪設場地、安裝路燈、種植草坪、植花栽樹,設置固定標語、懸掛名人畫像,修建花園、綠化帶、升旗臺、櫥窗、閱報欄,鋪設塑膠跑道及人工草皮操場等,在全面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全力打造校園文化建設精品學校20所,有力地促進了全縣各中小學校內涵發展,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抓資源整合壯大職業教育
“十一五”期間,該縣按照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要求,積極籌措資金,挖掘政策支持潛力,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有效整合縣域內職業教育資源,從而使縣域職業教育發展在全省乃至全國創出了新路子。
針對全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機構散,隸屬管理部門多,辦學基礎能力差,辦學投入少,債務負擔重,彼此聯系少,人、財、物資源難以調配利用,且業務活動多有重復,甚至經常為爭搶項目和生源鬧矛盾糾紛以及教育培訓質量低等諸多問題。洛南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大膽創新,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從全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出發,打破部門界限、學校界限,以縣職教中心為主體,將隸屬于縣教育局主管的洛南縣職教中心,人勞局主管的職業培訓中心,農業局主管的縣農技校、農廣校、農機校等5所公辦職業教育機構進行資源整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對這一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將其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推廣。通過資源整合,徹底結束了縣內職業教育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為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辦好職業教育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該縣還不斷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9700平方米的教學實訓樓;總投資1600多萬元的學生公寓樓和師生餐飲樓工程均于2010年開工建設;投資520余萬元購置教學設備,裝配專業實習實訓室34個;投資50余萬元新創辦產業實體2個;根據市場需求,新開設焊接技術、數控技術、叉車、挖掘機等專業。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五年來共為縣職教中心選聘教師46人,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專業技能培訓82人次,培養“雙師型”教師37人,學�;A能力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在職業教育龍頭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全縣25個鄉鎮、383個行政村,依托當地中小學,建起了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該縣先后被省教育廳命名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縣和示范縣。寺坡、古城、景村、永豐、石門、石坡、城關、洛源等8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示范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抓特色亮點普及學前教育
在認真抓好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工作的同時,洛南縣委、縣政府堅持著力抓好學前教育工作。針對全縣大多數3-5歲幼兒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孩子啟蒙教育主要由爺爺奶奶照管,他們管不了、也管不好;一些幼兒園辦園不規范,不少幼兒接受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背離了幼兒成長發育規律;隨著中小學布局調整的逐年實施,一些撤點后校舍閑置現象較為突出等一系列問題,縣委、縣政府決定:要通過新建幼兒園,改建、擴建中小學閑置校舍,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到“十一五”末,使每個鄉鎮至少建1所中心幼兒園,村辦幼兒園全縣行政村覆蓋率達60%以上,確保幼兒三年入園率和學前一年入班率達70%和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