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發布了2013年“中國大學50強”榜單排名。該榜單2008年第一次發布,今年已經迎來第六個年頭。今年,課題組根據中國教育發展趨勢和頂尖大學的發展狀況,對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和排名方法進行了改進和創新。今年,北大仍然位居大學榜第一,但在同時發布的“2013高考排行榜”上,清華文科和理科得分均超過北大居首位。
數說榜單北大連續六年第一上外上升7位
今年是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次發布“中國大學50強”排行榜。與大學排行榜同時發布的還有2013高考排行榜。
記者發現,六年來,北大一直排名第一。整體來看,與去年相比,今年排在前10名的大學大致穩定。除了上海交通大學與南京大學名次交換外,西安交通大學取代南開大學,進入前10名。今年,上榜的北京高校有16所,占據“中國大學50強”的三成還多。
相比往年,排行前50的大學波動不大,大部分名次波動在3名之內,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都上升了3名。上升最多的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升了7個位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首次進入“中國大學50強”,北京林業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則不再榜上有名。
清華高考榜居第一文科理科均超北大
在今年的高考排行榜上,清華依然位于榜首。與以往北大文科分數最高、清華理科分數最高的局面不同,今年,清華大學無論是文科得分還是理科得分,都高于北大,成為絕對的第一名。
從綜合得分看,清華、北大兩校位于第一軍團,綜合得分達到98分以上,而接下來,復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所學校的得分相對接近,都在92-95分。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學校位于87-90分的區間。
榜單變化
首次引入學科權重系數
學科建設指標一直是“中國大學50強”榜單核心競爭力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排行榜在之前的評價體系基礎上,增加了學科權重系數,并將一級學科排名這一指標所占的權重從以往的10%提升到了20%,將全國重點學科的權重由30%降至20%,二者一增一減,各占一半的權重。
之所以對于評價指標和排名方法做出調整,課題組組長胡娟教授介紹,大學的學科結構決定大學發展的類型,學科的水平決定大學發展的水平。2013年1月,教育部學位中心發布了最新一輪一級學科排名結果,一級學科排名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評定,結果具有權威性、綜合性和代表性,尤其是第三輪一級學科排名的方法,各方反映良好。
胡娟教授表示,榜單在總體權重設置上對一級學科排名和全國重點學科排名的權重做出調整,也是為了使對高校學科建設的考察和評價更為科學和符合實際情況。
深度解讀
學科資源高度集中北清人占比超1/3
課題組調研發現,中國高校學科資源高度集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具有更為明顯的學科優勢�?疾鞂W科排名第一情況,共有51所高校獲得了115個第一(含并列第一),其中,有49所部屬高校。也就是說,占全國2409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院校)2%的高校獲得了全部學科排名第一,且基本被中央部屬院校包攬。其中,北大、清華、人大三校共獲得39個第一,占排名第一學科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
課題組成員沈健介紹,323個排名前三的學科中(含并列),部屬院校依然獲得了近90%的優質學科資源,北大、清華、人大、復旦、浙大5校占排名前三學科數的30%以上。
基礎學科重視不足更看重學科應用性
通過對比分析中美一流高校學科排名中前50情況,課題組發現,美國高校相對更為重視基礎學科建設,中國高水平大學的理科基礎學科覆蓋率比美國一流高校低12%,文科基礎學科覆蓋率低30%。
比如說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學校工科實力強勁但在理科基礎學科上表現不佳;西安交通大學在文科基礎學科似乎投入不大,卻能擁有排名第一的商科。
另外,國內高校似乎對學科的“應用”特質更為看重,基礎學科中應用性較強的計算機、經濟學設置比例、學科排名明顯高于其他偏重理論性的學科;應用學科中,社會需求較為強烈的商學、法學、工學等學科設置比例不僅高于教育、藝術等應用學科,也要高于生物、文學、歷史等基礎學科的設置比例。
留學生榜北語居首復旦超北大成第二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1年來華留學生中學歷生共有118837名,比2010年增長了10.6%。課題組成員舒穎崗介紹,今年參評的83所高校接收的來華留學生為48610名,與前兩年相比,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穩定增長,與全國高校留學生增長的水平持平。
總體來看,2011年,全國接收留學生的高校、科研院所有660所,參評排行榜的83所大學僅占其中的12.6%,但接收了超過四成的來華留學生,顯示出中國高水平大學的強大吸引力。在本期排行榜中,北京語言大學依然占據留學生榜的第一,復旦大學超越北大在該指標上排名第二,清華大學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