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99萬名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讓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嚴峻,有人稱這是“最難就業季”。西北工業大學的就業工作提早謀劃,在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大幅度下降的局面下,多措并舉,日前順利完成畢業生派遣工作。在“最難就業季”內,西工大為學生鋪就了“最佳就業路”。
特色鮮明:構建全員參與就業的大格局
多年來,西北工業大學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始終堅持立足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按照“全校抓、全年抓、全力抓”的工作方針,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重點,在保持和鞏固傳統就業優勢領域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全方位提升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
2008年學校被評為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人才貢獻獎,并榮獲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今年就業形勢緊張,不少高校正為畢業生出路受阻而發愁。然而,我校的總體就業情況卻與往年同期持平,繼續保持較好水平。6月25日,我校2013屆畢業生就業派遣工作順利完成。2013屆本科畢業生3533人,初次就業率96.49%,其中升學1630人(比例46.14%);2013屆碩士畢業生2070人,初次就業率98.36%,其中升學184人(8.89%)。西工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符新偉說:“是全校共同的努力為畢業生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學校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將就業工作放到招生、培養、畢業生質量跟蹤的全過程育人體系中。招生為就業打基礎,就業為招生創品牌;培養為就業服務,就業指導培養,形成了“領導高度重視,黨政齊抓共管,人人關注就業”的全員參與就業格局,有力推動了學校就業工作的開展。
強化質量:從渠道到導向,實現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廣受好評,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就業教育活動豐富多彩……一系列的有效舉措,構筑了學校特色鮮明的就業指導體系,也為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西北工業大學現有3門就業指導課程,每年1800多名學生選修,效果得到學生廣泛認可和好評。2011年《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研究》獲校級教改重點項目,2012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被列為校教學模式改革試點課程,以此申報的項目被評為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累計選派130人次參加各類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資格認證培訓,形成了擁有20多人的覆蓋學校到學院的專業教研團隊。
西北工業大學校院兩級還面向學生重點推出“與就業中心面對面”、“求職訓練營”、“揚帆遠航”、“脫穎而出”、“名企有約”五大模塊教育活動,每年舉辦以“飛鯊杯”職業生涯規劃大賽、JA事業工作坊為代表的30多場校級活動和100多場院級就業教育活動。
就業渠道:鞏固“老地盤” 拓展“新領域”
與往年相比,來校單位數下降了10%,招聘崗位數下降了8%。來校單位和招聘崗位雙雙下降,這是西工大就業工作首先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鞏固多年積累的就業主陣地,同時,積極開拓就業創業的新領域。數據顯示,國防和軍工行業,仍是今年我校畢業生就業求職的主陣地。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信息產業等,也成為西工大畢業生建功立業的選擇。
學校堅持“抓牢國防主陣地”思路,充分利用多年來與國防單位與國防單位結下的深厚情誼,積極主動保持密切聯系。以系統內六大主機廠所為代表眾多國防單位均在招聘指標縮減的情況下,仍克服困難給予我校強有力的支持。沈陽601所將全年應屆生招聘指標三分之一投放到西工大;西飛國際來校后追加十多個指標等。據統計,目前我校畢業生43.35%在國防系統成功就業。國防系統單位的鼎力支持,成為我校今年就業率平穩的堅實保障。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積極開拓就業新領域。學校加大對以國家重大發展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力密集型產業等領域的開拓力度,實現優質就業崗位的持續增長。今年引進中國生物技術股份公司、ABB、杭州高新軟件園、中關村科技園區等來校招聘。
同時,學校還與重點地區簽訂合作協議等方式拓寬就業面向,今年累計選150名本科生和碩士生到河北、無錫、常州、鎮江、張家港等地企業進行技術服務和就業實習。在全校范圍內招募優秀博士生組建高水平博士社會實踐團,到重點科研院所訪問實習,目前已有9位博士與實習單位成功簽約。
就業導向:理想向上,面向基層
“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積極引導學生面向基層就業。今年5月,我校報送就業典型人物尹東作為陜西省唯一代表,入選“全國基層就業典型人物”。
積極組織實施“西部計劃”、畢業生到村任職、預征入伍等各類項目。通過大力宣傳、積極引導等方式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3年,通過組織報名、資格審核的地方選調生、大學生村官共計60人,被錄取15人。
近年來,出國留學、攻讀更高學位已經成為不少學生畢業的更高理想。學校一方面,鼓勵優秀畢業生通過國家公派留學等出國繼續深造。在引導鼓勵畢業生積極申報國防科技獎學金的同時,主動邀請重點單位來校設立定向獎學金,實現部分畢業生提前就業。另一方面,學校積極努力推進用人單位暑期實習生的招聘工作。去年暑期,累計共有1000余學生到百度公司、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中國糧油、阿里巴巴、通用電氣等30余家知名企業去實習。暑期實習大大增加了畢業生求職的成功率,很多表現優秀的同學實習結束后就留在了該公司。
積極開展創業教育,讓夢想照進現實。學校舉辦創業講座,編印《大學生創業指南》,組織創業咨詢,做好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管理、培訓工作。2012年被工信部確定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單位、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
搭建平臺:建設師生滿意的就業服務體系
一站式注冊,全面覆蓋各個就業信息主流網站;信息共享,獲得更多求職機會;發揮數字優勢,多手段與用人單位實現便捷高效交互……學校的就業服務,成為廣大學生求職的“好幫手”和“貼心人”。
學校建設了數字化校園招聘平臺。截至目前,共有1520家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共提供就業崗位6200多個。通過就業信息網、中心微博等多種渠道發布就業信息近萬條。
學校建設完成了數字化簽約平臺、一站式服務大廳等項目;注重為學生提供全程化的就業服務,面向畢業生開通晚間就業直通車;積極推薦研究生赴蘇浙等地參加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學校還重點做好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就業中心召開少數民族畢業生專題座談會,建立了就業幫扶登記制度,建立就業困難畢業生數據庫,實行“一對一”實名動態援助;推出系列有針對性、重實效的就業幫扶措施。
“就業難”未來仍將長期存在……為切實做好201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提高畢業生“就業力”,使畢業生做好求職應聘的各項準備,我校進行了專題安排部署,已集中開展了5大模塊共19項校級就業指導和教育活動。(西部網 通訊員 高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