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2月起,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將調整,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袁西玲說,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將更注重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她就如何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給大一新生提出建議。
調整后
翻譯閱讀難度增加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公布消息稱,調整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原復合式聽寫調整為單詞及詞組聽寫;二,原快速閱讀理解調整為長篇閱讀理解;三,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四,取消完形填空題。
袁西玲分析,改革后,聽力難度降低,但翻譯和閱讀難度增加,更注重考查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原來的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后,要求將一篇完整的小文章翻成英文更符合實際。
而翻譯內容突出考查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完形填空因為其分值權重較小,易被考生忽略,取消較符合實際。
詞匯量是基礎,每天都要背
袁西玲說,很多大學新生學英語時,閱讀沒問題,但聽、說等能力欠缺。要想提高,“要多說、多寫、多聽。”袁西玲建議,新生可以多用英語交流,堅持寫英語日記或電影影評,多看英語類報紙和小說,“大一時,可以看一些簡縮版的小說,到大二時看原版的。”還可以多看美劇,“最好將新單詞、句型記下來。”
西北工業大學大二學生崔效齊的英語聽說能力都不錯。他說:“提高聽說能力,詞匯量是基礎,這是慢活,要堅持,我每天都要背幾個單詞。”
提高聽力,最重要的是沉浸在英文環境中。他采用的方法是看影視劇,“那里有純正的表達方式”,崔效齊說。要提高口語,就得抓住一切機會去說。比如碰到外國留學生,要大膽交流。
“很多學生對英語興趣不濃,總是在做題,沒有體驗到實際運用的快樂。”袁西玲說,應該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而不是一個科目來學。